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课内课外类文阅读专项练习
课内阅读
(一)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朋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动物。
2.把画“_____”的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用“○”标注出来。 3.下面选项中对语段中第三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鸟儿和蝴蝶也喜欢读书。
B.作者这样写更能突出我们的民族小学很美。
C.作者把鸟儿、蝴蝶当人来写,十分生动,突出了同学们读得认真、动听。
(二)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1.仿写词语。
一群一群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荒野 口笛 墙角
3.读到花“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1.孙中山背会了先生圈的内容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一) 早晨,鲜亮鲜亮 最后一颗晨星掉进荷塘, 山村的早晨鲜亮鲜亮。 大路从梦中醒来了, 撒出鸟叫撒出脚印撒出喧嚷。
我背着书包,好沉好沉哟, 背着爷爷的希望爸爸的梦想; 爷爷和爸爸的童年, 背着粪箕背着文盲背着惆怅。 路边,水牛叫水磨转水车摇晃, 路边,电子琴流行曲立体音响, 不协调的音韵组成和谐的晨曲, 啊!美丽的山村我的故乡。
我的脚步像架子鼓,
踢踏踢踏响在上学路上, 把昨夜的梦折叠起来, 去追寻金色的辉煌。
1.这首诗歌一共有________小节。写天亮了,山村变得热闹起来的是第________小节;写山村在朝现代化发展的是第________小节。 2.“我”的童年是背着书包去上学,而爷爷和爸爸的童年是背着农具去地里干活。“我”觉得书包“好沉好沉”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写出了“我”上学路上________的心情。 4.“去追寻金色的辉煌”表明了“我”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结合诗歌内容想一想,“我”的梦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每当星期一早晨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一开始,就听小主持人热情高昂的话语:“升旗!”紧接着就是鼓号队敲锣打鼓吹小号合奏洪亮的进行曲。我们庄重地敬着队礼,目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时,学校就热闹非凡了。
站在走廊上俯视,瞧,在那棵枝繁叶茂、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樟树下,站着一队整齐的队伍,左手挎腰鼓,右手持鼓捶,只见他们右手轻轻一挥,便响起了清脆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那铿锵有力的鼓点舞动着每一位腰鼓手的澎湃激情。
宽敞明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那美丽的舞姿有时像燕子从空中掠过,有时像流水婉转,有时像斜风细雨,让人驻足长留。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画上横线。 2.第________段写的是升国旗仪式。 3.短文介绍了星期三的哪两种校园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甜藤儿
六月里挺热的一天,我和小伙伴龙狗子上山采桃金娘。太阳火辣辣的,我们很快就觉得口渴了,吃了一些桃金娘,还是很渴。龙狗子便提议去喝水。我们便向一眼山泉走去。
正走着,龙狗子一弯腰,随手从草丛中揪下一棵带叶子的小藤儿来,对我说:“喏,甜藤儿,嚼一点儿!” 我有点怀疑地说这能吃吗
“我还能害你?”龙狗子提高了嗓门说,接着就从藤叶上摘下几片叶子,放进嘴里。
我也只好也学着他的样子,摘了几片叶子放进嘴里,嚼了起来。刚嚼了几口,我就感觉那些叶子特别苦。 “呸!呸!真苦!”我赶快把叶子吐了出来。 龙狗子见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抿嘴笑。
吐掉了叶,我吸了一口气。顿时觉得嘴里甜丝丝的。
到喝泉水的时候,嘴里的甜味就更明显了,每喝一口水都觉得是清甜清甜的。
真甜我抹抹嘴高兴地说
龙狗子看了我一眼,眉毛笑得弯弯的。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常有这种情况: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往往是甜的!
1.在文中“”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分)
2.作者一开始觉得甜藤儿滋味是________,后来吸气的时候嘴里是________。(2分)
3.作者长大后知道了什么?用“__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2分)
4.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往往是甜的!”这句话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鸟儿 蝴蝶 猴子 2.摇 叫 停 3.C (二)
1.一个一个 一片一片 一对一对 一堆一堆 2.走过 吹着 站
3.我仿佛闻到花儿连带出来的泥土芳香、绿草的气息。
4.指此时的花儿还没有长出来,还被禁锢在地下,喻指不自由的读书生活。 (三)
1.孙中山这样想的:糊里糊涂地背显然无用。他是这样做的:问老师背书的意义。 2.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懂就问,爱学习的人。
课外阅读 (一)
1.四 一 三
2.“我”上学这件事寄托着爷爷的希望和爸爸的梦想。 3.欢快
4.示例:不辜负爷爷和爸爸的希望,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能造福社会的人。
(二)
1.在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2.二
3.打鼓 跳舞 九、下课的时候,操场上热闹极了,同学们有的做游戏,有的一起丢沙包,有的踢足球。 (三)
1.:“ ?” “ !” , 。 2.苦 甜丝丝
3.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往往是甜的。
4.很多事情,虽然最初是苦的,但是,苦尽甘来,最后的收获让你觉得那曾经的苦其实是值得的。
三、暑假里,我和同学一起去恒山旅游,我们爬到山腰的时候,就筋疲力尽了,后来,我们互相鼓励,最后一起到了山顶,站在山顶,看着远处的美景顿时心旷神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