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领导小组要经常性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在允许的条件下,还可以邀请专家和科研力量,开展应急运作机制、应急处理技术等研究。
(四) 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治谣止谣
公安司法机关要建立完善查实、惩治网络谣言传播者和造谣者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立法执法部门在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依照我国现有互联网管理相关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或发表诽谤、传播其他有害信息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者,依法惩处,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恢复重建
1、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平台建设。要增加投入,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手段建设。提高检测效能,实现资源共享
2、加强辟谣阵地和平台建设
3、加强网站建设信息发布管理,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4、逐步推进网络实名制 5、加强资金和人员保障。 五、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 公众信息交流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应急预案修订、演练的前后,应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并不定期的开展各种安全活动,宣传和普及信息安全应急常识。
(二) 人员培训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会,以便不同岗位的应急人员都能熟悉掌握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的知识和技能。
(三) 应急演习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预案演练。通过演习,进一步明确应急响应各岗位责任,对网络与信息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及时补充和完善。
六、提高应对水平
新闻发布工作要做到及时准确、把握适度、突出重点、分类处理。 1、是要及时准确,要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快速反应机制,既争取发布时效,又确保信息准确。
2、是要把握适度,新闻发布既要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又要讲究策略,认真谋划,确保事件处置工作顺利开展,要有助于公众对事件的正确了解,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和化解公众恐慌情绪,维护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
3.是要突出重点,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主要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争取先入为主的效果,打好主动仗。
4.是要分类处理,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危及公共安全并可能造成广泛影响的突发卫生事件,应及时组织新闻发布。
5.是辟谣反应要迅速,时机要找准。 6.是辟谣口径要统一,方式可多样。
7.是辟谣内容要全面,语言要通俗。
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 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