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知识讲座
一、概 述
? 食用菌指在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类,并可食用和药用的真菌。 ? 可食用的如:平菇、香菇、木耳、金针菇、草菇、蘑菇等。 ? 可药用的如:冬虫夏草、猴头菇、灵芝、茯苓等。
?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
?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 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 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食用菌总产值在我国种植业中的排名,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居第六位,食用菌已成为我国种植业的一项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食用菌的出口大国,我国食用菌出口约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量的40%。
二、食用菌的生理特性 1、温度
低温型:最适温度15-20度 、如金针菇、香菇等 中温型:最适温度20-24度 、如黑木耳、银耳等 高温型:最适温度30-32度 、如草菇等 变温结实性 恒温结实性
2、水分和湿度:培养料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 3、O2和CO2:好气性真菌 、需氧 4、pH值:5.0-6.0 5、光照 :散射光
食用菌栽培程序
在琼脂培养基上 制备母种 原种 扩 种 菇房内消毒 栽培菌种 栽
栽培管理:控制温度、湿度、通风、刺激菌丝
三、菌种制作
? 制种设备
1、接种设备和用具 ①接种室、无菌室 ②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
③接种工具 有接种铲、耙、刀、长柄镊子、接种枪、打孔器等 2、培养设备
①菌种培养室 ②恒温培养箱 3 、灭菌设备
①高压蒸气灭菌锅:
②常压灭菌灶:
母种(一级菌种)生产技术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马铃薯— 葡萄糖—琼脂 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 200克
琼脂 16—18克 葡萄糖 20克
配制方法
选好马铃薯洗净去皮(挖去芽眼),切成薄片,取200克放在铝锅中,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钟,双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和补足水至1000毫升,加琼脂,小火加热,玻璃棒搅拌至琼脂全部溶解,再加入葡萄糖,使其溶化。
? 调节pH值到5.5—6.5
? 分装试管,装入量为试管总长度的1/5,塞好棉塞,棉塞长4.5厘米,塞入试管内长度
为棉塞长度的2/3,松紧适度,即便于通气又能防止杂菌侵入 ? 灭菌 十支试管捆成一扎(管口向上),用牛皮纸包好,放入高压灭菌锅内,盖好锅盖,
拧紧螺丝,不漏气,加热,待蒸气冒出后保持30分钟。放气,压力为0时打开锅盖,取出试管,摆成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长度的一半,冷却即可。
检查培养基的灭菌效果:抽几支放入恒温箱(28—32℃)培养2—3天后,观察培养基表面光滑无杂菌,即可接种;若有杂菌则要重新灭菌。
母种制备
(1)种菇选择 平菇:出菇早,菌盖厚,重叠丛生,菌柄粗短,色泽亮,尚未散放孢子,
八成熟,无病虫害的子实体。
(2)种菇消毒 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再用无菌的纱布或吸水纸吸干表面的水即可。 (3)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
组织分离法
将子实体消毒,在无菌条件下用镊子撕下表皮,切取菌盖与菌柄相连处的组织(宜小不要贪大,以便于萌发),在无菌操作下接入有琼脂培养基的试管中,恒温箱中培养3天。
原种和栽培种生产技术
? 棉子壳培养基配方
(适于平菇、猴头、金针菇、杏鲍菇、灵芝)
棉籽壳70千克, 阔叶木屑15千克, 麦麸15千克, 蔗糖1千克, 轻质碳酸钙1千克,石膏粉0.5千克, 料水比1:1.5~1.7。
制作方法
(1)拌料装瓶:将拌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菌种瓶,(栽培种装进塑料袋)控制好含水量(手捏时指缝间有水但不滴水为宜),松紧适宜,瓶中插入一洞至瓶底,用清水洗净瓶口瓶身,塞紧棉球,包好牛皮纸,消毒灭菌。
(2)灭菌消毒 放入高压灭菌锅内(或常压灭菌灶中)。
(3)接种 灭完菌后立即把菌瓶送到接种箱内 ,冷却后接种。从长好菌丝的母种斜面试管内,挑取黄豆大小的一块,连同培养基迅速放入瓶内培养基的洞穴上,塞好棉塞。(在无菌室内操作)
(4)检验杂菌 接种完毕后,移入培养室培养。3天后定期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有黄、绿、橘红、黑色时,即有杂菌,要及时清除。培养时避免直射光,又不能全黑,要通风,空气湿度在60%。菌丝生长均匀、白色的,就是优质栽培种。
四、杏鲍菇栽培工艺
? 杏鲍菇,又称刺芹侧耳。分类学上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由于杏鲍
菇菌肉肥厚,菌柄粗壮,质地脆嫩,并且食之有一种特殊的杏仁香味,是侧耳属中味道最好的一种,故被誉为“平菇王”。
? 杏鲍菇子实体内含18种氨基酸及部分矿质元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且其呈味物
质十分丰富,尤其令人食后不忘的杏仁味,使得消费者对其青眯有加;加之较高的耐贮、耐运性,使其保鲜性能及货架寿命大大延长,也是受市场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1、拌料。 2、装袋 。 3、灭菌 。 4、接种。 5.发菌管理 条件控制:
温度:菌丝生长适温25℃;空气相对湿度湿度70%;黑暗;通风换气。 主要工作:
翻堆除杂菌、调节菌袋温度 时间:35-40天 6.变温催蕾:
原基形成适温10-15℃为中心,8-10 ℃温差、空气相对湿度80-90%、适当增加散射光、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7.出菇管理:
温度:10-20 ℃;空气相对湿度湿度90%左右;增加散射光;通风换气。 8.采收:
当子实体基本长大,基部隆起但不松软、菌盖基本平展并中央下凹、边缘稍有下内卷、但尚未弹射孢子时,大约八成熟时即可及时采收。 9.采后管理:
将出菇面清理干净,并清洁菇棚,春栽时喷洒一遍菊脂类杀虫药及多菌灵等杀菌剂后,密闭遮光,使菌袋休养生机,秋栽时只喷一遍杀菌剂即可。待见料面再现原基后,可重复出菇管理。一般可收2~3潮菇。
小结:杏鲍菇袋栽技术
选菌种 培养基制作 装袋灭菌
脱袋出菇 养菌 接种
菇房管理 采收
五、研究前沿
? 新产品开发与野生菇菌驯化 ? 菌种选育
? 发酵技术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应用 ? 深层次加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