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职能主要是: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国家资产管理和运营;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涵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要求;是克服市场经济机制自发调节局限性的需要;是克服微观主体短期行为的需要;是协调各种经济主体利益关系,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需要。
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主要职能
1、保持总量平衡,保持货币值稳定;2、制定国民经济规划和产业政策;3、提供公共服务;4、对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5、直接参与某些经济活动;6、制度收入政策,调节收入分配。
四、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优势及其发挥 1、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优势
2、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优势的发挥
第二节 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原则
一、宏观调控的目标
(一)宏观调控的中目标
总目标是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涵义。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内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意义。
(二)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
1、物价稳定;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国家收支平衡;5、结构合理和优化
6、社会公平
二、现代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一般原则 一、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政策 (一)财政政策
主要内容:1、非选择性财政政策;2、相机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二)货币政策
主要措施: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2、调整央行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
(三)收入政策
具体措施包括:1、强制性冻结工资和物价;2、规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率;3、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四)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的概念。产业政策是各国重视运用的一种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备广泛采取的原因。
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一)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的涵义。经济杠杠及其作用。 (二)计划手段
计划手段的概念。计划经济的计划与市场经济的计划的区别。 (三)法律手段
29
法律手段的概念。法律调控涉及经济法、民法、行政诉论法和经济仲裁等。 (四)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的涵义。市场经济需要行政手段。行政手段的特点和作用。
【思考题(Questions)】
1、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职能有哪些?
2、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原则、政策和主要手段有哪些?
第十一章 当代市场经济的国际运行
【教学目的与要求(Session Objectives)】
本章教学重点阐述当代国际分工、商品资本国际化、产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劳动力国际化、科学技术国际化、信用国际化以及国家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原因、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当代市场经济国际化的表现、运行特点及其规律。
【教学重点(Key Points)】
本章的重点是当代国际分工及经济全球化。
【课时安排(Teaching Hours)】
课堂讲授:1课时
【教学内容(Session Outline)】
第一节 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国际分工的概念。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
当代国际分工出现新特点的原因。当代国际分工出现新特点的表现;出现了工业国之间分工居主导的新格局:出现了新兴高科技与传统工业部门的新国际分工;出现了工业部门内部分工增强的趋势;出现了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的新格局;出现了国际分工的生产关系新变化;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新变化;国际分工的形式和领域发生了新变化。 三、国际贸易及其在当代的特点 (一)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国际贸易的涵义。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联系和区别。
(二)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导垄断阶段后,国际贸易呈现许多新特征:第
30
一,国际贸易总的垄断统治;第二,资本输出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第三,国际贸易的规模、商品结构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后国际贸易发展具有以下一些新特点:第一,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规模空前扩大;第二,国际贸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三,国际贸易向广阔的领域扩展;第四,南北贸易地位变化以及发达国家贸易摩擦加剧;第五,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地区贸易集团有明显发展趋势;第七,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加强。 四、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 (一)国际价值
国际价格和国际价值的概念。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值量是有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按国际价值交换。影响国际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二)国际价格
国际价值表现为国际价格。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世界市场上的实际商品交换价格是以商品生产价格为基础。国际生产价格变化的因素。按国际生产价格进行交换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第二节 生产要素国际化
一、产业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一)产业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原因
产业资本国际化的涵义。产业资本国际化是战后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显著特征。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第二,国际分工的空前发展;第三,新科技革命引起交通和通讯便利。
(二)产业资本国际运动的新特点
产业资本国际化使资本循环具有不同于国内运动的新特点:1、在购买阶段,扩大货币资本的来源,雇佣多国籍工人,购买的生产资料也具有国际性;2、在生产阶段,进一步推动生产的国际分工,使产业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更有弹性;3、在销售阶段,以全球为市场,获取更多利润。 二、借贷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一)借贷资本国际化及其产生的原因
借贷资本国际化的涵义。借贷资本国际化产生的原因。 (二)当代借贷资本国际化的新发展
战后借贷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当代借贷资本国际化发生许多新变化的表现:第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给货币资本国际运动增加了新内容;第二,跨国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组成为国际借贷资本的行为主体;第三,新型国际金融市场为国际借贷资本活动中心;第四,国际以提供借贷为主的借贷资本输出的形式很流向发生了新变化。
三、劳动力和科技进一步国际化 (一)劳动力的国际化
劳动力的国际化的涵义。当代劳动力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二)科技的国际化
科技国际化的涵义。科技国际化的客观必然性。科技国际化的方式。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
31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在当代加快进程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及缘起
经济全球化的涵义。经济全球化使一种历史现象。经济全球化起伏过程。 (二)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原因是:第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网络经济使资本国际流动和贸易往来更为便捷;第二,发达国家为摆脱“滞胀”困境,对经济放松某种管制;第三,广大发展中国家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二、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特征 (一)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世界贸易增长迅速。世界投资发展迅速。国际金融市场活跃。 (二)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使技术进步和贸易自由化推动的。金融自由化在全球化中起核心作用。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主要媒体和传播者。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三、当代经济一体化和地区集团化
(一)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的内涵。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二)地区经济集团化
地区经济集团化的涵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三)经济一体化、地区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通过经济一体化、地区经济集团化逐步实现。地区集团化是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组织形式。经济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最高层次的表现。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全球化进程。 四、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与多极化的发展
全球化具有两重性,是一把双刃剑。实现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多极化趋势同时并存。发展中国家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才能发展自己。
【思考题(Questions)】
1、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经济一体化、地区集团化?它与经济全球化是什么关系? 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及其与多极化并存的趋势?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