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重点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0:22: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对管仲的评价,子贡和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请作简要说明。 3、联系上面四则文字,谈谈你对孔子仁爱观的理解。 【答案】

1、忠恕思想。即为人处世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2、不一致。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仁者,因为他不能为公子纠而死,反而去辅佐公子纠的政敌桓公。而孔子则认为管仲是个仁者,因为他不拘小节而通达大义,成就了?一匡天下、泽被万民?的千秋伟业。

3、孔子仁爱观的核心是爱人,标准是社会利益和百姓利益。仁的起点与根本是?孝悌?,仁的成就与圆满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境界。实现仁德的方法就是克己复礼、广行恕道。先从修身做起,克服私欲,正心诚意,言行端正,彬彬有礼;再从身边的人、近边的事做起,爱自己的父母长辈,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然后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把对自己亲人的那份纯正之爱扩展开去,去爱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乃至天地万物。但孔子所提倡的仁爱是在礼仪规范下的有差别的仁爱,而不是无差别的兼爱与博爱。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1) 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2) 摄:兼任。 (3) 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4) 反坫:坫,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臵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2、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答案】

1、孔子认为管仲不知礼,却肯定管仲有仁德。

2、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否定了子贡的观点,认为应该忽略管仲不知礼节的过错,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这就说明孔子的仁爱观是通达权变的,而不是偏执凝滞的。

(三)阅读《论语》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 ,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技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

请结合名家点评,说说儒家学说中对“修身”与“学文”的关系有着怎样的认识? 【答案】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致力于为人孝悌诚信、做事认真,博爱民众,亲近仁人。如果还有闲暇和余力,则用来学习文化典籍。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而把书本知识放在第二位。 ?修身?应是?学文?的基础和前提。

仁者爱人 5

一个人如果有大学问却无德行,很可能成为社会的危险品而祸害无穷;一个人如果只有德行而无学问,对社会的贡献就会很有限。所以儒家强调以?修身?为本,以?学文?为用,两者不可偏废。

(四)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具体指什么? 2、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原文,来解释“忠”“恕”的内涵。

3、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4、孔子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孔子的这种思想是否还行得通?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一?具体是指?忠恕?的思想。

2、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4、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依然是现在社会的处世箴言。它让我们认清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应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如果只强调一己的利益,过于自私自利,后果只会是损人而不利己;而如果在谋求自己发展的同时,更能考虑别人的发展,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便是双赢的智慧。 (五)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解读儒家思想时说:?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包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对易中天教授的这一解读,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易中天教授认为儒家所谓的仁爱,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即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其中,?亲亲之爱?是仁德的基础,一个人如有孝悌之心,并能将这份亲亲之爱博施于民,做到民胞物与,他就是圣者。?忠恕之道?是实践仁德的方法,所谓?忠?就是对人推心臵腹,做事尽心尽力,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恻隐之心?则是仁德的底线,见有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仁爱思想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

九、推荐阅读: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现代社会仍在广泛使用的带有?仁?字的成语多半出自儒家经典,如?见仁见智??志士仁人??仁民爱物??取义成仁??仁至义尽?等。而儒家典籍中?仁?的概念在《论语 》中已经基本成形、成熟。

《论语》中?仁?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知曰:‘某在斯,某在斯’?两章

仁者爱人 6

中看出,所谓?仁?,不过就是想人所想、推己及人而已。一个仁人,必然体谅他人的困难,体会他人的痛苦。这是?仁?的底线。

作为一个普通人,做到体谅他人,已经难能可贵,绝不可说他?无仁?,但作为一个有更高道德追求的仁人,仅仅做到这一点似乎还不够。他推己及人,不仅要推爱至?他人?,更应推爱至?人民?。所以当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给予这种行为高度肯定,认为其不仅已经达到?仁?,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圣?的境界了。

当然这还不是?仁?的最高境界。假如一个人推己及人,推爱至?国家?,那他就是拥有更高道德境界的仁人。子贡质疑管仲 :?管仲原来是公子纠的臣子,但在齐桓公逼杀公子纠的时候,他非但没有为公子纠死节,反而投靠并辅佐了齐桓公,他能算是个仁人吗??孔子给了他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当然算。?孔子的理由非常简单,管仲辅佐齐桓公,使之能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还享受着他的恩赐,得以过上相对太平的日子;假如没有管仲,中原华夏文明早就被周围的蛮夷夷灭了。一个能稳定天下、维护文明、造福百姓的人怎能说不是仁人呢?至于他没有遵守的小信小义,那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仁?还有更高的境界,那就是推爱至万物、自然、宇宙、天道。孔子的弟子用充满敬仰的心情记下了孔子的娱乐休闲表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为什么要郑重地记录孔子钓鱼、射猎的做法?因为这一做法体现了孔子对非我族类的鸟兽虫鱼的仁爱之心。?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一种尊重生态伦理的做法,是一种体察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做法,是一种符合天道的做法。

由此可以看出,?仁?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心理、行为,但它却有不同的层次,低的层次可能较易达到,高的层次能达到,但却相对较难。正因如此,孔子不断鼓励自己的弟子向?仁?的高峰攀登。有弟子心生畏难情绪了,他给予鼓励,告诉他们要做?仁人?并不难,只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宽容待人就可以了。有弟子心生骄傲自满之心了,他当即泼以冷水——你到达?仁?的境界还远着哪,?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仁?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但并不是玄乎又玄,无法捉摸的,它有其外在表现,那就是?礼?。孔子将?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这一礼节性表现视为自己迈向?仁?的境界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什么孔子会这样认为呢?因为?礼?的重要作用在于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臵,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正义。因此,仁者必然是知礼的,知礼者必然是有?仁心?的。

仁者——恭宽信敏惠

?仁?字从拆字意义上理解是?两个人?或?人与人?,两个人相处,人与人之间,最佳的境界是什么,当然是相爱,领导爱群众,群众爱领导;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哥哥爱弟弟,弟弟爱哥哥,丈夫爱妻子,妻子爱丈夫,大家和和睦睦,亲亲热热,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所以,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樊迟问仁),孔子不加思索的回答:?爱人。?

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子张问仁),孔子回答:?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子张说,请讲具体一点,孔子回答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虎 》)

1、所谓?恭?,就是对人恭敬有礼。人与人相爱,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那就彼此之间讲礼貌。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礼貌的人总是受人欢迎,傲慢的人总是被人讨厌,别人对我们有礼貌,我们的心理就会产生愉悦,对我们无礼,就会感到伤心。实际上,礼貌不仅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心灵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将心比心,见面多礼让、多微笑、多寒暄、多打招呼。

2、所谓?宽?,就是宽容。这是?爱人 ?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子贡问孔子 :?有一言可

仁者爱人 7

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就是?宽容?,自己所不想做的,不要叫别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3、所谓?信?,就是诚信。诚信是孔子思想重要的内容,并把它当作立身处世的根本,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没有诚信,容易伤害别人,但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因此,诚信,不仅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不仅是爱人,也是爱自己。

4、所谓?敏?,就是做事勤快。在孔子思想中,做事勤快总是和说话谨慎联系在一起的,他说:?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 〃学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因此,说话谨慎也是?仁?的一个重要内涵。

5、所谓?惠?,就是施与恩惠。人与人之间,不能只讲爱、礼貌和宽容这些精神的东西,君王对臣子的鼓励和表扬,也不能只停留在几句好话和一张纸上,物质奖励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孔子那里,?爱人?还表现为一种经济上的实惠。 ——王语道《〈论语〉赏析》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们生活在当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成倍地下降;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而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之人,仇视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会道德危机。人们的心越来越狭隘,只懂索取、不懂回报之人,仿佛充斥着整个社会。

记得曾读到一则故事:一对老夫妇遇到一个赶着回家过圣诞节的年轻人。年轻人买不到车票,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无法回家。老夫妇邀他共度圣诞节,遭到推辞后,竟主动将自己的车借给了年轻人。这样的举动令人感动,但接下来的事却让人心寒:这年轻人再也没有回来,从此杳无音信。

一位著名作家在谈到社会道德时,也曾说到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在一次散步时捡到一个钱包,打电话找到失主后,失主没有半句感谢之词,竟还要求他把钱包送还失主家中。

我们感叹丛飞节衣缩食为贫困学生捐款,却也愤慨在他重病之时无人援助;我们感叹雷锋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也无奈于现在有些中小学生不知?雷锋?为何人!

当整个社会呈现出暧昧的姿态时,我们需要一种有质感的态度来面对社会道德危机。这便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将自己的儿女唤到跟前,一一叙说何人何时帮助过自己,教导子孙们要报答人家。虽然老人一生坎坷,遭受过不少人的陷害,但他自始至终未提一句,只把感谢留给后人。这是我见过一个老人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他让人们明白了感激的力量与回报的感动。

一位女士把自己430元稿费,很随意地捐给了西北一个素未谋面的小女孩,但这位女孩却把她的恩德深深地记在心里,即便在贫困的条件下,仍坚持给她写信——虽然这位女士已忘了这件事。小姑娘的善良、知恩让人欣慰。

我们感叹华农大学生小李的爱心,更为那个四年级的女生深深感动;我们感叹大批青年出国深造,更感叹他们中不少人回国报效的高尚。

西方有位哲人说:?别人爱我,我爱别人,这是小爱;我爱别人,别人爱我,才是大爱。?所以基督教有句名言:施比受有福!

无论东西方,无论古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它将促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有思想、有内涵,它让我们可以遥望一个美好的未来。

仁者爱人 8

搜索更多关于: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重点版) 的文档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重点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kvnx4t1o73z01x0bcl3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