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
空隙率 (%) Ⅰ型号沥青混凝土 Ⅱ型号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 沥青碎石 Ⅰ型号沥青混凝土 Ⅱ型号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 沥青碎石 Ⅰ型号沥青混凝土 Ⅱ型号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 3-6 4-10 >10 70-85 60-75 40-60 >75 >70 3-6 4-10 >10 70-85 60-75 40-60 >75 >70 2-5 -- -- 75-90 -- -- >75 -- 沥青 饱和度(%) 残留 稳定度(%) 7.10.4对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应不小于800次/mm,对一级公路应不小于600次/mm。
7.10.5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7.10.6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下列步骤进行:
7.10.6.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符合附录D表D.7或表D.8规定的矿料级配,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7.10.6.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歇式拌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内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7.10.6.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应作为生产上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标准配合比的矿料级配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圆孔筛0.074mm、2.5mm、5mm)三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要求级配的中值。
13
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
7.10.7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如遇进场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7.10.8二级及二级以下其他等级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可按本规范7.10.2-7.10.7条的步骤进行。当材料与同类道路相同时,可直接引用成功的经验。
7.11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依据JTJ052-2000、T0716-2000进行
7.11.1按本规程 T 0702方法制作圆柱体试件。用马歇尔击实仪双面击实各50次,试件数目不少于8个。
7.11.2按本规程的规定方法测定试件的直径及高度,准确至0.lmm。试件尺寸应符合直径101.6mm±0.25mm,高63.5mm±1.3mm的要求。在试件两侧通过圆心画上对称的十字标记。
7.11.3按本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定试件的密度空隙率等各项物理指标。 7.11.4将试伴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不少于4个,将第一组试件置于平台上;在室温下保存备用。
7.11.5将第二组试件按本规程 T0717标准的饱水试验方法真空饱水,在98.3kPa~98.7kPa(730mmHg~740mmHg)真空条件下保持 15min,然后打开阀门,恢复常压,试件在水中放置 0.5h。
7.11.6取出试件放入塑料袋中,加入约 10mL的水,扎紧袋口,将试件放入恒温冰箱(或家用冰箱的冷冻室),冷冻温度为-18±2℃,保持16±1h。
7.11.7将试件取出后立即放入已保温为60±0.5℃的恒温水槽中,撤去塑料袋,保温24h。
7.11.8将第一组与第二组全部试件侵入温度为 25±0.5℃的恒温水槽中不少于2h,水温高时可适当加入冷水或冰块调节,保温时试件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0mm。
7.11.9取出试件立即按本规程T0716用50mm/min的加载速率进行劈裂试验,得到试验的最大荷载。
7.11.10计算
14
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
7.11.10.1劈裂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
RT1=0.006287PT1/h1 RT2=0.006287PT2/h2
式中:RT1—未进行冻融循环的第一组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MPa;
RT2—经受冻融循环的第二组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MPa; PT1—第一组试件的试验荷载的最大值,N; PT2—第二组试件的试验荷载的最大值,N; h1—第一组试件的试件高度,mm; h2—第二组试件的试件高度,mm。 7.11.10.2冻融壁裂抗拉强度比按下式计算。 TSR=(RT2/RT1)×100 式中:TSR—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
RT2—冻融循环后第二组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MPa; RT1—未冻融循环的第一组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MPa。
7.12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依据JTJ052-2000、T0719-1993进行
7.12.1标定试验轮接地压强。按本规程T0703用轮碾成型法制作车辙试验试块。如需要,将试件脱模按本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定密度及空隙率等各项物理指标。如经水浸,应用电扇将其吹干,然后再装回原试模中。
7.12.2试件成型后连同试模一起在常温条件下放置的时间不得少于12h。对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放置的时间以48h为宜,使聚合物改性沥青充分固化后方可进行车辙试验、但室温放置时间也不得长于一周。
7.12.3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已达到试验温度的恒温室中,保温不少于5h,也不得多于24h。在试件的试验轮不行走的部位上,粘贴一个热电隅温度计(也可在试件制作时预先将热电隅导线埋入试件一角),控制试件温度稳定在60±0.5℃。
7.12.4将试件连同试模移置于轮辙试验机的试验台上,试验轮在试件的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须与试件碾压或行车方向一致。开动车辙变形自动记录仪,然后启动试验机,使试验轮往返行走,时间约1h,或最大变形达到25mm时为止。试验时,记录仪自动记录变形曲线及试件温度。
15
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
7.12.5读取45min(t1)及60mim(t2)时的车辙变形dl及d2,准确至0.01mm。当变形过大,在未到60min变形已达25mm时。则以达到25mm(d2)时的时间为t2,将其前15min为t1,此时的变形量为d1。
7.12.6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动稳定度按下式计算。
DS=(t2-t1)×N/(d2-d1)×C1×C2
式中:DS—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次/mm;
dl—对应于时间t1的变形量,mm; d2—对应于时间t2的变形量,mm;
C1—试验机类型修正系数,曲柄连杆驱动试件的变速行走方式为
1.0 ,链驱动试验轮的等速方式为1.5;
C2—试件系数,试验室制备的宽300mm的试件为1.0,从路面切割
的宽150mm的试件为0.8;
N—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通常为 42次/min。
7.13沥青混合料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依据JTJ052-2000、T0732-2000进行,用于确定沥青玛蹄脂SMA、排水式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抗滑表层混合料、沥青碎石所需的最少沥青用量。
7.13.1根据实际使用的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对集料、矿粉、沥青、纤维稳定剂等按 T 0702的方法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拌和混合料。拌和时纤维稳定剂应在加入粗细集料后加入,并适当干拌分散,再加入沥青拌和至均匀。每次只能拌和一个试件,对粗集料较多而沥青用量较少的混合料,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拌匀有困难时,也可以采用手工炒拌的方法。一组试件分别拌和4份,每1份为1kg。第1锅拌和后即予废弃不用,使拌和锅或炒锅粘附一定量的沥青结合料,以免影响后面3锅油石比的准确性。当为施工质量检验时,直接从拌和机取样使用。
7.13.2洗净烧坏,干燥,称取烧杯质量m0。将拌和好的1kg混合料,倒入800mL烧杯中,称烧杯及混合料的总质量m1。在烧杯上加玻璃板盖,放入170±2℃(当为改性沥青SMA时,宜为185℃)烘箱中,持续60min±1min。
7.13.3取出烧坏,不加任何冲击或振动,将混合料向下扣倒在玻璃板上,称取烧杯以及粘附在烧杯上的沥青结合料、细集料、玛蹄脂等的总质量m2,准确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