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整理至考生回忆,侵删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2020年《实践技
能-第二站》考试真题及答案(考生整理版,持续更新) 57号题: 1. 浮髌试验
2. 肝脏触诊(单手触诊 3. 腋窝淋巴结检查 4. 语音震颤 68号题 1. 测体温、 2. 甲状腺触诊 3. 乳房触诊 4. 心脏视诊 肌张力检查 参考操作:
(1) 检查方法:医师嘱被检查者肌肉放松,而后持其肢体 以不同的速度、幅度进行各个关节的被动运动,根据肢体 的阻力判断肌张力(可触摸肌肉,根据肌肉硬度判断), 要 两侧对比。 (2) 临床意义
1) 肌张力增高:触摸肌肉 坚实感,伸屈肢体时阻力大, 痉挛状态(在被动伸屈其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 阻力减弱,也称折刀现象), 提示锥体束损害。铅管样强 直(伸肌和屈肌的肌张力均增高,做被动运动时各个方向 的阻力增加均匀一致), 提示锥体外系损害。
2) 肌张力降低:肌肉松软,伸屈其肢体时阻力小,关节运
动范围扩大,见于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小脑病变等。 心界叩诊 参考操作
(1) 被检者可取坐位或平卧位,取平卧位时,叩诊析 合 与肋间平行,通常顺序先叩左界,自心尖搏动点外 打印 2~3cm处开始,沿肋间由外而内,叩诊音由清音转由清 变浊时翻转板指,在板指中点相应的胸壁处用标记笔作一 标记。
(2) 如此自下而上,叩至第二肋间,分别标记,然后叩 右界,先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诊音由清变浊时为 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一般为第四肋间)由外向内 叩出浊音界续向上,分别于第三、第二肋间叩出浊音界, 并标记,再标出前正中线和左锁骨中线。
(3) 用直尺测量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间的垂直距离, 以及左右相对浊音界各标记点距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并 记录,心脏叩诊时应根据被检者胖瘦程度。
(4) 采取适当力度,用力要均匀,过强或过轻的叩诊均
不能叩出心脏的正确大小。 水银血压计测血压 参考操作:
(1) 患者休息至少5分钟。
(2) 采取坐位或仰卧位,裸露右上臂,伸直并外展5°, 肘部置于与右心房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软骨,仰卧位平 腋中线)。
(3) 让受检者脱下该侧衣袖,露出手臂,将袖带平展地 缚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横纹2~3cm, 松紧适宜,检查 者先于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波动,再将听诊器体件置于! 骨 脉上,轻压听诊器体件。
(4) 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待动脉音消失,再将汞 柱升高20~30mmHg后,开始缓慢(2~6mmHg/s) 放 气,听到第一个声音时所示的压力值是收缩压。
(5) 继续放气,声音消失时血压计上所示的压力值是舒 张压(个别声音不消失者,可采用变音值作为舒张压并加 以注明), 测压时双眼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 血压值。
脾肿大的测量方法
当轻度脾肿大时只作甲乙线测量。甲点为左锁骨中线与左 肋缘交点,乙点为脾脏在左锁骨中线延长线上的最下缘, 两点间的距离以厘米(cm) 表示。脾脏明显肿大时,应加 测甲丙线和丁戊线。甲丙线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 最远脾尖之间的距离,丁戊线为脾右缘到前正中线的距 离。如脾肿大向右未超过前正中线,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 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超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 至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
左颌下淋巴结触诊
检查左颌下淋巴结时,将左手置于被检查者头顶,使头微 向左前倾斜,右手四指并拢,屈曲掌指及指间关节,沿下 颌骨内缘向上滑动触摸。
颈静脉怒张检查
正常人安静坐位或立位时,颈外静脉塌陷。平躺时颈外静 脉充盈,充盈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 以内,在坐位或半卧位(上半身与水平面呈45°) 明显见到 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颈静脉怒张提示体循环静 脉血回流受阻或上腔静脉压增高,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 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上腔静脉受压。 甲状腺侧叶触诊
①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 对侧,另一手食、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
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 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②后面触诊: 一手食、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 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食、中 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 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