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7 3:16: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探究三:地理环境对当地民居的影响(自主探究 2 分钟,小组合作3 分钟)

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民居各有特色,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民居为窑洞、内蒙古地区为蒙古包、云南有傣家竹楼。请分析这些民居差异的原因?

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小组探究的成果)

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三、反馈训练、巩固落实(请同学们利用课堂上 分钟时间,完成当堂检测题,小组交流、展示答案。下课收交给教师批阅)

1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 (2)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归纳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 、 、 、 。

4)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总结: 此探究给我们什么启示? 5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扣目标】(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自己的疑惑点,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课后提高案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6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4.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东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的原因有 ( ) ①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②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起步,具有区位和政策优势 ③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地域辽阔,承东启西 ④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雄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北纬30? 附近三个三角洲的位置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三地的气候特点相似 C.三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地的植被类型相同

6.关于以上三角洲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地都有水稻种植业的分布 B.灌溉水源是三地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三河两岸都曾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 D.三地都是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地区 读“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08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值表”,回答7~8题。 省区 北京 a b c 三大产业构成(%) 产业① 30 56 50 25 产业② 68 32 45 45 产业③ 2 12 5 30 GDP(亿元) 8 879 7 081 17 633 1 121 7.内蒙古的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和畜产品销售属于的产业分别是 ( )

7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8.a、b、c代表的省份可能是 ( )

A.海南、浙江、黑龙江 B.黑龙江、浙江、海南 C.浙江、四川、黑龙江 D.黑龙江、四川、浙江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发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9~10题。

9.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10.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

A.太湖平原土地较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二、综合题

11.(2009·江苏地理)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 项目 人口(万人) 面积(平方千米) 耕地面积(千公顷) GDP(亿元) 城市化水平(%) 三次产业结构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单位GDP能耗(千克标准煤/元) A 2 239 27 080 989 16 013 67.5 2∶47∶51 343 0.26 B 3 508 55 375 2 760 5 276 35.5 26∶44∶30 91 0.54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8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

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

(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 山高坡陡 (2)旅游 商(服务、手工) 太阳能 地热能(风能)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河流)分布。

(4)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 地势(海拔高度) 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答出四个方面即可)

(5)南部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2:

(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过度开采;湿地破坏。(答资源、生态、污染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只答环境与生态两方面也可以)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于集中 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 交通、科技、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课后提高案

1.C 2.B 3.C 4.B 5.C 6.A 7.C 8.B 9.D 10.D

11.(1)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 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 ②④ (3)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12.(1)由转型阶段向再生阶段转变

(2)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劳动力价格上升、地价上涨等问题的出现,区域经济增长可能停滞甚至衰败,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人们收入下降。

(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升高;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且变化不大。 (4)原料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信息通达度高;消费市场广阔。

(5)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工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

9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含答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l7bq8079h5gf8x599mj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