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课程新中考新中招(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6:11: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资源划等法”将分数转换为等第。各学科的等级比例设置是一致的,但学科各等级的分值不是一样的。由于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操作,等级转换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意外;以等级呈现的学科考试成绩公布之后,没有不良的反映,可以说得到了学生、家长、高中学校及社会的认可。

(五)从首届新课程实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反思新课程教学

1、从学生答卷看新课程实验的初步成效

阅卷完毕,我们组织各学科教研人员对学生答卷作了一个抽样分析。重点分析新课程实验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的是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下面以语、数、科学科目为例,将分析结果简要列举如下。

语文:总分120分,平均分88分,合格率93%,优秀率26%(下面仅就阅读题作分析) (1)答题反映出学生在阅读中具有独特感受和创造性的理解。

第16题,将《村槐》推荐给好友,请写推荐理由。此题得分率较高(82%),一般的同学都能利用第15题的选择枝作答,体现出应考的灵活性。但因选择题做错了,导致此题丢1~2分的学生为数不少。除了一般的回答(同参考答案),创造性的作答较多。如,不从作品本身具有的优点出发,而从读者的需求出发:“小强离家很久了,很想家乡,我把《树槐》推荐给他,缓解他思乡之苦。”“小强嫌他的老家贫穷落后,不愿回老家。我要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他,让他不要嫌弃家乡,应该扎根家乡,奉献家乡。”多合情合理的推荐理由啊!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就是“多角度的、多创意的”阅读,可见,课程改革确实带来了新气象。

(2)答题反映出学生对作品的评价、欣赏能力增强。

第10题是一个人物评价题,也是个思维拓展题。课标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阅卷前,我们担心学生不会引申,也许就会摘录题干中的现成语句作答,如:我欣赏邹忌,因为他有勇气和智慧。确实有人这样答。但绝大部分同学对人物评价得体、中肯,因为题干中有“你更欣赏谁”,所以都是从正面评价人物(这是试题有条件的开放)。亮点就在于:一是深入,二是拓展。所谓深入,就是不单写上“因为他有勇气和智慧”,而且对邹忌的“勇气和智慧”进行深一层的分析。所谓拓展,就是不仅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作分析,而且从现实生活的需要说理由。有一个学生写道:我更欣赏齐威王,因为他有接受建议的气度和胸怀。我们现实生活中不正需要更多的齐威王式的领导吗?

(3)答题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第21题,也是一个由文本内走到文本外的拓展题。这个思维拓展主要体现在宽度中,从抽样看,思维角度不见奇(试题有限制),思维深度不见厚(无需厚),但思维广度放得宽。欣赏同学、朋友、弟妹??被同学、老师、父母、长辈欣赏,如果说欣赏或被欣赏的对象还不算广,那么欣赏或被欣赏的内容可就丰富多彩了:欣赏长相如眼睛、鼻子、眉毛长得好,欣赏技术如车技、球技、棋技精,欣赏知识如天文、地理、文史知识广,欣赏能力如口才、写作、学习能力强等等,不一而足。

数学:总分120分,平均分79分,合格率74%,优秀率26.3% 最大的收获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本次试题中纯数学问题题少,多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解决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都能有条理地作答。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都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在新的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解答第25题,学生需要利用三角形相似、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整式的运算和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

科学:总分100分,平均分65分,合格率66%,优秀率14%

9

从1400多份科学中考答卷的情况来看,学生的答题还是比较好的, 也可以说这次中考科学答卷是学生三年来最好的一次科学答卷.从学生的答题中可以发现, 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科学课程的价值在学生的身上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2、从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教学的建议

五门学科考下来,学生情绪稳定,对考试结果比较满意。从评卷结果看,与我区往年中考成绩(合格率、优秀率)大体持平,有的学科有所提高,如语文、数学、综合文科。但对照“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宗旨和课程标准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学科发展目标达到的程度不平衡,如英语笔试的合格率偏低,说明我们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上还没有大的提高;二是有的学科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如数学。产生差距的原因虽很复杂,但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有成效地推进综合课程实验的责任还是必须承担的。

语文从试卷分析中得到四点反思:要加强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训练;要加强既发散又集中的“对话”训练;要注重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重视语文基本功与创新思维同步发展。

例如关于基本功。我们发现,绝大部分考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对于开放性试题,考生答题角度新、思维活;作文中更能体现独特的个性意识。这是课改带来的一个可喜变化。但是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考生的语文基本功还比较欠缺,书面表达能力不强,或多或少存在书写马虎、有语病、错别字、辞不达意的现象,影响了考生真实意图的表达。在积累运用部分,能背诵却不能默写,能想出答案却错别字多;在阅读理解部分,我们发现考生们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对关键信息的辨别、筛选、归纳、概括能力有所欠缺。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学法指导,在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同时,同步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

数学“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抽样显示,108分以上的学生有26人(包括满分2人),而72分以下的(不合格)也有26人

两头大,中间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例如画数轴基本要素缺乏、作图不规范,全等符号书写错误等。针对这两方面

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大胆自主使用教材。例如,教学时在对三年内容有整体了解的前提下,自己完全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标准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也可合理的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解决基础

知识的掌握与情境创设所花时间的矛盾。如果教材上所配习题不合理,应大胆舍弃;若所配习题不足以熟练地巩固知识,应大胆地添加题目。基础知识掌握好了,就可以更好更稳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英语则从教法、学法、复习的角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教学的建议:

传统的复习应考的教学习惯,使英语教学尤其是后阶段教学仍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标。特别是英语口语交际测评前夕,很多教师忙于突击复习英语音标、口语交际话题、学生准备自我展示等,然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交流信息,表达思想。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而不应在测评前夕来突击加强。在今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改革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培养综合性人才而努力,不是盲目的追求升学率。

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确有很大的提高,但存在重听说而轻基础知识的倾向。具体反映在试卷听力理解部分客观题的答题情况良好,而主观题(要学生自己写答案的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却不理想,有的学生听懂了语言材料的内容却写不出相应的单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因素应该是一个整体:既不能孤立地教授词汇、语音规则或语法知识,也不能因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为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传授。

还有少数学生没有做写作部分的题目,因为有的学生把英语写作和语文的作文等同起来,产生了畏难的情绪。而新英语

10

课程标准对九年级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的目标描述是:应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和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教师们一致认为,在今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学习新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获得成就感。

综合文科实行开卷考试,对平时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师生对开卷考试这一形式的认识性与适应性;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师生共同创造条件,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增强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实践。

三、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探索

(一)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落实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养为宗旨,力图把经过三年新课程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在达到基础性发展目标方面的优势和潜能评价出来,既促进本届毕业学生进一步关注自己的全面发展,又促进后续年级学生关注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二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明确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掌握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法。三是尝试以某一门或几门课程学习过程的成长记录和学习成果的实证材料为依据,找到相应的落脚点来支撑综合素质各维度的评价,既使评价落实到具体的内容,又有利于促进各门新课程,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非学业考试课程的发展。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使我区学生素质发展趋于全面,尤其是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和课程学习过程与成效,我们增加了实践能力一项,将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整合为五个维度: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综合素质评定的等级标准以学生提供的实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确定,使评价具体可行,操作性比较强,体现了一定的区分度。综合素质各维度的评价分别采取“抽样插标”和统一测评的方式,避免出现因评价主体不同而使校际之间或班级之间评价结果极不均衡的现象。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开放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通过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活动测评和统一项目测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等级标准

1、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开福区2004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

运动与健康状况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的评价要素分别为:

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1)有进取心,学习积极努力,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能抵制不良诱惑;(2)诚实守信,有规则意识,能自我接纳,有错就改;(3)对师长有礼貌,与同学友好相处,乐于帮助同学,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4)珍视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区服务活动;(5)具有环保意识,维护环境卫生,能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学习能力:(1)有好奇心,学习态度认真,能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2)善于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3)能总结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能听取他人的建议,不断改进学习方法;(4)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善于与他人交流。

实践能力:(1)善于发现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制订计划,具有创新意识:(2)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条件的变化调整计划,达成目标;(3)有较强的合作精神,能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4)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能与相关的机构或个人联系,获得必要的支持;(5)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及作品。

11

审美与表现能力:(1)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2)能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3)有创造与表现美的欲望,有自己的艺术作品。

运动与健康状况:(1)能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2)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精力充沛,不受疾病困扰;(3)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情绪稳定,没有不良嗜好。

2、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标准

为了便于操作,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要求,我们坚持能力立意的原则,制订了综合素质

评价的等级评定说明,明确了反映各维度发展状况所要提供的相关实证材料和各等级在材料质量和数量要求上的具体评价标准。

▲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有关证据:

(1)在校三年的班主任期末评语的原始证据以及在校三年的奖励或处分等原始记录; (2)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等的记录;

(3)担任学校、班级或小组干部,为同学服务或乐于助人方面表现的证据; (4)为集体争得荣誉的原始证据。 等级标准:

优:完整提供1—4条规定的证据;所提供的证据客观、真实,充分证实其在该目标中达到的程度;在校三年无违法犯罪、违纪违规的行为记录,是合格的公民;在校三年有在校级或校级以上获得优秀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的记录。

良:完整提供1-3条规定的证据;所提供的证据客观、真实,比较好地证明其在该目标中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在校三年无违法犯罪、违纪违规的行为记录,是合格的公民。

合格:完整提供1-2条规定的证据;所提供的证据客观、真实;在校三年无违法犯罪和严重违纪的行为记录,是合格的公民。

不合格:有严重违法或经常性违纪的行为,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学习能力 有关证据:

(1)在校三年的阶段性学业水平考试与考查成绩的原始记录; (2)终结性语文口语交际成绩报告单;

(3)校本课程选修、出勤、活动记录及累计学分; (4)一份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记录; (5)一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6)一份课外阅读的书目和反思笔记; (7)校级或校级以上学科获奖记录或证据。 等级标准:

优:完整地提供1-7条规定的证据;所提供的证据客观、原始、真实,充分证明其在该维度目标中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学习十分认真,不缺课、作业完成很好;所学课程平时学期终结性测评平均成绩达到良好或优秀等级;语文口语交际

12

搜索更多关于: 新课程新中考新中招(4) 的文档
新课程新中考新中招(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l8uw126tu4bptb11x4w7g2499ip7300mmc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