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规律。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线与角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 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 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单元教学建议:
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
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对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
如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教材安排了折纸的活动,通过学生的折纸,获得其中的折痕,应该说,这些折痕都是笔直的。然后对这些折痕作不同的处理。有两个端点的称为线段,只有一个端点的为射线,没有端点是直线。这些活动对学生建立上述三个概念,可能会起一定的作用。
又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上,安排了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了平行线。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平行线。“实践活动”中说一说正方体中哪几条棱是
互相平行,也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才能寻找到其中的答案。 同样,在垂线、平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以提供他们形象地认识抽象概念的平台。 2. 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题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学习概念,是学习理解概念、应用概念的有效途径。
如学生在操作活动后逐步认识了直线、线段与射线,教材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汽车的灯光、到一条笔直的公路(教学中还可以补充类似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又如在学习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了“说一说”(教材P18)的活动,虽然这些图像学生经常有所接触,但在学习了平行线后,再来说一说这些图像其感受就有所不同。再如学习了垂线的认识后,教材安排的木匠测量门框的直角、瓦工用铅垂线测量墙壁的垂直情况(教材P21),都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线的题材。这些内容既是数学知识深化的材料,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平台。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学习题材的广泛性,注意从学生的身边的事例中进行学习,是学习本单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式。
3. 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发现数学的规律
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有一些困难。但为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教材仍安排了较多的自主探索的题材,通过学生独立、或相互交流的方式,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
如学生在认识垂线的概念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小实验”的内容(教材P22),请学生自己在公路上设计确定一个车站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是从一点到已知直线中,距离是最短的。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结论性语言教材并没有出示,而是通过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这一认识。所以,在开展这一活动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几个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从中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又如在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的“小鱼平移”活动(教材P17),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图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需要学生在方格纸上自己摆一摆,通过摆的过程,来寻找互相平行的线段。当然,寻找的活动需要学生自主地探索,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说一说互相平行线段的特点。
第1课时: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活动一:阅读。
让学生通过读书,从现实中的铁轨、课本、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
a 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 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说一说”
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活动四:
画一画,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练一练
a 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
b 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第2课时: 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 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一张长方形的纸。 活动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
观察图中的有很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二:移一移。
1.用小棒,放在P17第一题的一条线段上平移,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 2.观察P17的小鱼图,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了几格?那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三: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1.自己折一折。
2.讨论:你折的是平行线吗?
3.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 活动四:画一画。
1.观察老师如何画一组平行线。 2.自己尝试着画一画。 3.相互交流画平行线的心得。 4.展示自己所画的一组平行线。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 平行
第3课时: 相交与垂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