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预防三大杀手 第一课时 心脑血管疾病
教学目标:
1、了解心脑血管病的相关知识,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2、运用所学知识修正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坚持科学锻炼的好习惯; 3、培养尊爱生命,超越自我的精神和关注家人朋友健康的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心脑血管病的了解,提高风险意识,从现在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侵袭;
难点:知晓防患心脑血管病的具体措施,积极主动的去践行,逐步养成体育核心素养之健康行为。
教学知识流程: 一、 高脂血症:
血脂是指血液中所含脂肪类物质的总称。脂肪是以血脂的形式来运输的,体内脂肪如果没有转换成血脂,就不会被送到需要的地方,从而无法供能。
高血脂症是指血清中有害的脂类成分过高或有益的脂类成分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性疾病。
高血脂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它的起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它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大、中型动脉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血管的保护。
1、 高脂血症定义 2、 动脉粥样硬化定义 3、 高脂血症发生的原因 二、高血压
是一种与体内脂、糖代谢等异常有关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特点:“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 “三低”: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
高血压是引起脑溢血、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三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 1、 正常人血压
2、 如何判定高血压? 3、 高血压的特点 4、 血管的清洁剂 5、 高血压的发生原因 6、 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二、 冠心病
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见症状是心绞痛。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高血脂症、
高血压、肥胖、吸烟、精神紧张等都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1、 冠心病的定义 2、 冠心病的常见症状 三、 脑卒中 又称“脑中风”,其发病原因有两种: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或动脉硬化引发的脑梗塞。 其特点为“三高一多”: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并发症多。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和糖尿病是人们公认的中风的四大危险因素。 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原因。对其应树立二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为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坚持有氧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方式;二级预防是对心脑血管病患者采取的措施,同时启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1、 中风的特点
2、 中风的四大危险因素 3、 多食钾,少中风
4、 含钾高的食物有哪些?
课堂小结:
结合练习题。
课堂评价:
1.同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有所收获? 2.你如何评价同桌的学习态度?
3.你对老师的评价?老师对同学们的评价。
课后作业: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一份食物配比表和有氧锻炼计划,并和父母或朋友探讨交流,课后就由你做起,全面启动防患于未然的系统工程,构筑心脑血管的安全防线。
我们的学生单纯而可爱,求知心强。本课知识名词多,医学专业知识点多,引起学生的参与学习的兴趣很重要,于是老师充分运用知识靠拢实际生活,结合身边事和人增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让学习发生。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变迁,同时简化随堂练习的内容,力求精炼。
在2017新课课程标标准之核心素养理念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本节课立足体育核心素养之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让学生更真切的去感悟知识,鼓励引导学生去践行一级预防的可操作措施,学而用,学而去做。鼓励学生去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指引学生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去关注身边人健康的责任感,综合效果,实用效果较好。
本节课是水平五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课本内容过于专业化,医学名词多且不好理解,学生缺少直观的认识。老师以自身为例,让学生更直观的对比转化课堂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大量的图示和解读让学生增强理解,学生学习效果就会好些。本课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行动,去启动防患于未然的系统心脑血管预防工程。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号称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又被称为_________。它通常植根于___________,形成于_____________,发病于____________。
2、高脂血症是引起_______________的首要危险因素。
3、高血压是与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异常有关的一种__________性疾病。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______的平均值在90mmhg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4、高血压的特点:三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脑卒中的三高一多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的病理基础就是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原因。
充实的一堂课后,课下与学生的交流所得信息是,大部分学生都知晓了老师的知识和故事,有了真实有效的感受,也很有可能回家后与家人交流分享,但具体到学生自己是否会去践行时,结论是不太确定的。所以我的反思是:不可能仅靠一两堂健康教育课就会让学生去改变生活中的不良生活方式,去坚持系统锻炼,我们学校和社会都有很多需要参与的环节,每个个体能切实去做是很高的目标,需要众力不断的去提醒去鼓励,进而健康会拥抱绝大多数家庭和个人。
课中不足的地方也不少,气氛有些平淡,课件中随堂练习部分为了让学生圈划课本中的知识点没有把答案打在图片中,可以在学生划完知识点后及时展出答案,增强学生的记忆,
更多不足之处,虚心接受大家的指正。 2017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印刷发布以来,各种解读培训参加了几次,总的感觉就是新课标更务实了,跳出概念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明确而具体,精简而深刻。 本节课知识点正好对应体育核心素养之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如何让学生更真切的去感悟知识,去践行一级预防的可操作措施是本节课对应新课标的立足点,学而用,学而去做。去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去关注身边人健康的责任感,是本节课实现课标突破的抓手,值得老师们去更深的探讨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