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Q/GDW 564-2010《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及编制说明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5:45: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Q/GDW 564 — 2010

按表1所示的要求运行。

表1 储能系统的频率响应时间要求

频率范围f(Hz) f <48.0 要 求 储能系统不应处于充电状态。 储能系统应根据变流器允许运行的最低频率或电网调度部门的要求确定是否与电网脱离。 处在充电状态的储能系统应在0.2s内转为放电状态,对于不具备放电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应在0.2s内与电网脱离。 处于放电状态的储能系统应能连续运行。 正常充电或放电运行。 处于放电状态的储能系统应在0.2s内转为充电状态,对于不具备充电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应在0.2s内与电网脱离。 处于充电状态的储能系统应能连续运行。 储能系统不应处于放电状态。 储能系统根据变流器允许运行的最高频率确定是否与电网脱离。 48.0≤ f < 49.5 49.5≤ f ≤ 50.2 50.2< f ≤50.5 f >50.5 8.3.2 电压异常响应特性

当配电网电压过高或者过低时,与之相连的储能系统应做出响应。当接入点处电压超出表2规定的范围时,储能系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与电网断开连接。此要求适用于三相系统中的任何一相。

表2 储能系统的电压响应时间要求

接入点电压 U< 50%UN 50%UN≤ U< 85%UN 85%UN≤ U< 110%UN 110%UN≤ U< 120%UN 120%UN≤ U 要 求* 最大分闸时间不超过0.2s 最大分闸时间不超过2.0s 正常充电或放电运行 最大分闸时间不超过2.0s 最大分闸时间不超过0.2s 注:1.UN为储能系统接入点的电网额定电压; 2. 最大分闸时间是指异常状态发生到储能系统与电网切断连接的时间。 3. 对电压支撑有特殊要求的储能系统,其电压异常的响应时间另行规定。

9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

9.1 一般性要求

储能系统的保护应符合GB/T 14285和DL/T 584的规定。 9.2 元件保护

9.2.1 储能系统的变压器、变流器和储能元件应配置可靠的保护装置。储能系统应能检测配电网侧的短路故障和缺相故障,保护装置应能迅速将其从配电网侧断开。

9.2.2 储能系统应安装低压和过压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的设定值应满足表2的要求。 9.2.3 储能系统的频率保护设定应满足表1的要求。 9.3 系统保护

采用专线方式通过10kV(6kV)~35kV电压等级接入的储能系统宜配置光纤电流差动保护或方向保护,在满足继电保护“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要求时,也可采用电流电压保护。

5

Q/GDW 564 — 2010

9.4 故障信息

对于供电范围内有储能系统接入10kV(6kV)~35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应具有故障录波功能,且应记录故障前10s到故障后60s的情况。该记录装置应该包括必要的信息输入量。故障录波信息能够主送到相应调度端。 9.5 同期并网

9.5.1 当电网频率、电压偏差超出正常运行范围时,储能系统应按照本规定中表1和表2的响应时间要求选择以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启动。

9.5.2 储能系统应具有自动同期功能,启动时应与接入点配电网的电压、频率和相位偏差在相关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不应引起电网电能质量超出规定范围。 10 自动化与通信

10.1 基本要求

10.1.1 接入220V/380V配电网的储能系统,受电网企业运行状况监测。

10.1.2 通过10kV(6kV)~35kV电压等级接入的储能系统应具备与电网调度部门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能力,电网调度部门应能对储能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通信功能应满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自动化系统及调度电话等业务的要求。

10.1.3 通过10kV(6kV)~35kV电压等级接入的储能系统与电网调度部门之间通信方式和信息传输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包括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信号,提供信号的方式和实时性要求等。一般宜采取基于DL/T 634.5 101通信协议和DL/T 634.5 104通信协议。 10.2 正常运行信息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储能系统向电网调度部门提供的信息应包括: a) 储能系统充放电状态; b) 储能系统荷电状态;

c) 储能系统充放电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d) 储能系统接入点的电压、电流;

e) 变压器分接头档位、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状态等。 11 电能计量

11.1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前,应明确上网电量和用网电量计量点。计量点原则上设置在储能系统的产权分界点。

11.2 每个计量点均应装设电能计量装置,其设备配置和技术要求应符合DL/T 448有关规定以及相关标准、规程的要求。电能表至少应具备双向有功和四象限无功计量功能、事件记录功能,配有标准通信接口,具备本地通信和通过电能信息采集终端远程通信的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符合DL/T 645规定。 11.3 储能系统采集信息应接入配电网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电能表采用智能电能表时,其技术性能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智能电能表的相关标准要求。

6

Q/GDW 564 — 2010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编 制 说 明

7

Q/GDW 564 — 2010

目 次

1 2 3 4 5 6

编制背景 ·················································································································································· 9 编制主要原则 ··········································································································································· 9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 9 主要工作过程 ··········································································································································· 9 标准结构和内容 ······································································································································10 条文说明 ·················································································································································10

8

Q/GDW 564-2010《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及编制说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ljso8791i7dd7d92wpy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