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学习,操作人员对设备有所了解,也掌握了发现异常的方法。但真正的懂得只有依靠自己动手操作。如果不了解设备、不接触设备,那么再怎样进行教育也无济于事。 (6)推行目视管理
推行目视管理,能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检查、发现异常。但是,操作人员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检查的管理对象是什么?
②其正确状态——应具备的状态如何? ③是否保持最佳状态?
④这些功能、结构是否明了?
⑤检查方法及故障判断是否掌握? ⑥处理方法是否明白? 五,自主检查
自主保全的第五步是自主检查。第一至第四步主要是将设备的劣化进行复原,但之后仍需维持改善,进一步提高设备的信赖性、保养性、设备质量,并检查所制作的清扫基准、给油基准、检查基准以及整理点检的效率化和点检的疏忽,以达到自主保全基准。 1. 清扫基准、点检基准的检查
对于清扫基准、点检基准,操作人员需用以下四个观点加以检查。 (1)以零故障、零不良的观点进行检查
调查以往对故障、不良品以及点检失误所做的防止再发生内容,并检查在自主保全基准中有无遗漏的应点检项目。
(2)以点检效率化的观点进行检查
在实施清扫基准、给油基准、总点检基准时有无重复工作?考虑是否可以在清扫、给油时做点检,是否可以将作业与点检项目做组合,检查能否减少点检项目。 (3)以点检作业负荷是否平衡的观点进行检查
常有点检工作集中于每周一开工时的情形,因此,须检查点检周期、点检时间、点检路线等作业负荷是否平衡。
(4)以目视管理的观点进行检查 ①能否立即知道点检项目的部位? ②点检是否容易进行? ③是否能立即查出异常?
目视管理的具体做法如表所示。
2. 自主检查的推行要点
自主检查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自主保全检查基准,以在目标时间内切实实施维持活动。 (1)要符合各设备的保全、运转基准
保全维修部门在自主保全的第四步结束前,必须完成各项基准(检查、安装、拆卸整备的基准),尤其是检查基准的制定。第五步要对保全和运转基准进行汇总、修正,明确各自的职责,两者合在一起则是十分完整的检查项目。 (2)运转和保全人员商定检查周期
日常检查要深入到由劣化直接影响安全和质量的最低限度的项目里。而且,每天的检查要作为是为了防止安全、质量问题而采取的最低限度的检查事项,要作为工作的一部分,而且以身体能感受到的范围最为理想。
综合检查科目与日常、定期检查项目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3)决定检查所需要的时间
检查所需时间取决于检查项目、检查周期、检查设备和车间的具体情况,还取决于操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所管台数以及是停机检查还是边运转边检查的方式。
在确定本基准时,应在实际的检查工作中对照检查表,然后决定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在实际操作中刚开始可能比较费时,但自主保全设备一段时间后检查时间就会缩短。 (4)掌握设备的综合知识
在第四步,组织各部门分头学习设备的综合知识。操作人员应对自己设备的各部分及该设备固有部分的功能、结构的组合以及工作原理有充分的认识,并且正确地进行清扫、加油、检查、操作,这些实际操作是十分重要的。 (5)明确设备和质量的关系
要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实现车间内无故障,就必须明确形成产品质量的4M条件,即人(Man)、设备和工具(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要明确这些精度和质量特性的关系并列入检查基准书,这一点很重要。 (6)故障、次品的分析
编写完上述基准书,还需编写自主保全检查表,因为即使进行日常检查也常会发生故障和次品。此时,就要考虑故障的原因在何处,自己的工作有无应改进之处,并应把反省的内容写入基准书内。
自主保全基准的示例,如下两表所示。
六,标准化
自主保全的第六步是标准化。之前的活动是以设备为中心,将重点放在基本条件的准备、日常点检的活动上。为了让维持管理更加到位,将操作人员的责任扩大至设备周边的相关作业并进一步降低损失,以达成自主保全的目标,企业须将自主保全标准化。
标准化的结果是形成自主检查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书、检查基准书、作业日报、确认表等。
(案例)设备润滑基准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