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陕西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文章来源:政通教育 | 日期:2012-12-24 15:24 | 人气:83
【导读】陕西政通教育为各位参加陕西招教考试的学员整理了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方便各位学员下载学习,祝各位学员在招教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政通教育为各位参加陕西招教考试的学员,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望各位学员下载学习,考试顺利。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一)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华与分化。(分辨四种)。 (二)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桑代克连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上。
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学习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又被称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
桑代克的连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学习律、效果律。
桑代克超越巴甫洛夫之处在于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但他以试误论概况所有的学习过程,忽视了认知、观念和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桑代克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奠定了基础,斯金纳则系统的发展了这一理论,并使之对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作用。
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填空题)前者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后者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把凡是能增强行为出现频率的刺激或事件称作强化物。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反之,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惩罚。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他强调程序教学,即把各门学科知识按其内在逻辑顺序分解,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可以利用教学机器进行,这位现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
(四)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其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
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填空题 他还认为,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自己已习得的行为,会收强化的影响。强化分三种: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的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的强化;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个体行为习得的观察学习途径。该理论关于强化的见解,对我们从整体上认识人的行为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缺乏对教育情境中的实际观察学习的研究,且对教学中运用师范的问题没有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因此,他的示范教学还不成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