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 学年 高一第二学期 导学案编号: 002 使用时间:2016 年 2月 25 日 《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
编写人:高一备课组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知识链接 1、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陈子昂。 盛唐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盛唐成就最高的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中唐的代表有“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和“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 2、关于律诗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短律;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一、知人论世:
1关于杜甫 见《学习指导》35页。 2、题解: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秋兴八首》(其一)是统率以下七首的起兴篇章. 二、合作探讨 (一)初读感知
1、你能找出诗歌的四联吗?能不能借此诗说说律诗的特点。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依次为、、、,每首的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这首诗的韵脚是﹑﹑﹑。
2、“秋兴”即是借助秋天的景色感悟抒怀,诵读诗歌,你觉得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凄凉萧瑟低沉)可以从
2015-2016 学年 高一第二学期 导学案编号: 002 使用时间:2016 年 2月 25 日 (玉露、气萧森、地阴、泪、孤舟、寒衣)等意象词语中读出,诗人传递的基本情感是(孤独思乡之情),可以从(孤舟、故园心)等词语读出。 (二 )细读品赏
1、律诗通常前两联描景,你能用自己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一下杜甫笔下的秋景吗? 这幅秋景具有什么特色?请通过你的吟诵表现出来。
2、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4、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是如何营造意境凸显“故园心”的?并赏析“催”“急”二字之妙。
三、深层探讨
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你能结合这首诗谈谈对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理解吗?
四、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故园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
参考答案
二、合作探讨 (一)初读感知
1、你能找出诗歌的四联吗?能不能借此诗说说律诗的特点。
2015-2016 学年 高一第二学期 导学案编号: 002 使用时间:2016 年 2月 25 日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依次称为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每首的 颔联、颈联 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这首诗的韵脚是 森 ﹑ 阴 ﹑ 心 ﹑ 砧 。
2、“秋兴”即是借助秋天的景色感悟抒怀,诵读诗歌,你觉得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凄凉萧瑟低沉,可以从玉露、气萧森、地阴、泪、孤舟、寒衣等意象词语中读出,诗人传递的基本情感是孤独思乡之情,可以从孤舟、故园心等词语读出。 (二 )细读品赏
1、律诗通常前两联描景,你能用自己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一下杜甫笔下的秋景样子吗? 这幅秋景具有什么特色?请通过你的吟诵表现出来。
答案参考:秋风侵袭凋谢了枫林,巫山巫峡气象萧森阴沉。江上惊涛骇浪如涌上青天,塞上风云漫卷大地,阴气沉沉。
“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
2、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答案参考:①“凋伤”更能表达伤心、伤感;②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所以,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
3、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品赏“两”“一”两个数词的妙处。你还能想起那些数词在诗歌中的妙用?
答案参考:思念故乡。杜甫顺江而下滞留在夔州,已经过两个秋天,所以说“丛菊两开”;故园心指回到长安杜陵的愿望,诗人原拟棹孤舟而出峡,一叶小舟寄托着返回故里的希望,如今却还牢系在江边,不能东下。“两”字感慨滞留夔州之久,“一”字既表现了孤舟从牢系江边后未能出峡实现回乡愿望的无奈,又与“两”相对,精炼生动,其中感慨忧叹溢于言表,具有回味无穷的韵味。
类似数词在诗中的妙用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七八个星天外,三两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
4、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是如何营造意境凸显“故园心”的?并赏析“催”“急”二字之妙。 答案参考:秋已深,家家都在赶制寒衣,准备越冬了,刚刚换下来的旧衣也在捣洗,准备收藏起来,傍晚时分,砧声四起,在白帝城楼的高处,听起来是那么的急促。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这捣衣声让客居他乡、贫寒孤寂的诗人更加不胜悲凉。
“刀尺”而说“催”,“暮砧”而说“急”,处处写出寄寓他乡之感和思念家乡之情。“处处催”,是写眼前一片秋景催人;“催”字,“急”字,刀尺催而砧声急,形象地写出诗人急不可耐的思念故园、心怀家国的迫切心情。
合作探讨三 深层探讨
3、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看这首诗歌的前两联描景,“玉露凋伤枫树林”这一句,在凄凉之中还有一种艳丽的感觉,在萧瑟中见出了富丽景象。“巫山巫峡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凋落,也涵盖了江山万象。“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更是波涛汹涌、
2015-2016 学年 高一第二学期 导学案编号: 002 使用时间:2016 年 2月 25 日 境界阔大,同是悲秋,杜甫却不同于其他诗人的那种凄凉哀婉,你能结合时代背景及对杜甫的了解谈谈你对这首诗所包容的深层情感的认识吗?
答案参考: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低回、深沉,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
这首诗歌中,除了孤独、思想,国家的动荡不安、个人前途未卜的处境共同构成了诗人阴沉压抑、翻腾起伏的心情。诗人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在孤独思乡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四、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故园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