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焊接作业指导书
查与落实,对有可能造成高空落物伤及他人的危险作业点,必须设有专人监护;经常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本班人员在收工时清理作业场所,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督促本班人员对所有使用的机具进行维护保养。 4.2.6焊工接受分工,并按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内容进行施工。 4.3人员的资格要求
4.3.1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和一定的工作经验。
五、所需的主要施工机械、工具及要求
5.1主要施工机械、工具
主要施工机械、工具有逆变焊机、CO2气体保护焊焊机、面罩、榔头、氩气、氩弧焊枪、氩气表、氩气皮带、CO2气体、钳、电焊机一、二次导线、锉刀、手电筒、焊条保温筒、安全带、工具包、电焊手套、黑玻璃、白玻璃。 5.2工具要求
5.2.1电焊机调节灵敏、工作稳定、外壳接地良好,无静电现象,一、二次线绝缘良好,无裸露现象,地线统一标准化。
5.2.2焊钳应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隔热性能。
5.2.3高空使用的工具包、榔头等必须放到牢固可靠处,不用时将榔头等放入工具包。 5.2.4电焊线经检查完好,如有裸露的地方立即用绝缘胶布进行包扎,电焊线拉设集中布置,要做到横平竖直,电焊线过道要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5.2.5氩弧焊枪质量良好,不漏气,应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隔热性能。氩气表经计量鉴定合格。
六、施焊工艺
6.1凝汽器壳体焊接工艺:
凝汽器板材为Q235-B,焊接方法选用手工电弧焊和CO2气体保护焊,焊接材料选用J507规格为Ф3.2、Ф4.0和焊丝E50,规格为Ф1.2。 6.1.1壳体主要部位构成:
凝汽器主要由底板、端板(包括喉部)、侧板(包括喉部),接颈、壳体组成,其焊缝主要有1、底板与底板组合焊缝; 2、端板与端板组合焊缝;3、侧板与侧板组合焊缝;4、侧板、端板与底板组合焊缝;5、侧板与端板组合焊缝;6、疏水扩容器与侧板组合焊缝;7接颈与喉部组合焊缝; 8、内部支撑管与端板、侧板组合焊缝;另外还有一些进出管与凝汽器
第 5 页 共 16页
凝汽器焊接作业指导书
端板之间的密封焊接。 6.1.2主要焊接坡口形式
底板、端板焊接组合坡口图 侧板和顶板坡口焊接组合图 凝结水管路与端板组合坡口图
6.1.3 主要焊接顺序 由于凝汽器比较大,单道焊缝比较长,一般要求双面焊接,所以对焊接顺序的组织,以及焊接过程的控制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主要焊接顺序,对于单道长焊缝为了减少焊接局部应力,采用分段跳焊法,把一道焊缝以300-400mm长为一小段,整体分割,然后标志施工顺序,焊工必须依照顺序焊接,对于双面焊的长焊缝要求两个焊工焊接,并要求内外交替焊接,在首先焊接的一面打底,至多填充一层后,焊接另一面,直到焊接完这面再焊接第一面。具体示意图如下: 6.2 凝汽器与低压缸组合焊接: 6.2.1凝汽器与低压缸组合焊缝为两道焊缝(共两道焊缝)。由于其组合焊接是整圈口同时焊接,所以焊工数量为4名,根据焊工数量把整圈焊口分成几份,把一道焊缝以300-400mm长为一小段,整体分割,然后标志施工顺序,焊工必须依照顺序焊接,设专人指挥,焊工必须第 6 页 共 16页 凝汽器焊接作业指导书
按照指挥施焊,对于每一小段尽量作到同时起弧,同时收弧,对于双面焊的长焊缝要求两个焊工焊接,并要求内外交替焊接,在首先焊接的一面打底,至多填充一层后,焊接另一面,直到焊接完这面再焊接第一面。焊接顺序请见图3。
6.2.2在轴承座处与地面上下、左右、前后安装六只百分表;在缸体四角上下方向安装四只百分表监视凝汽器接缸过程中缸体变形。
6.2.3严格按照编号顺序施焊,由四人同时进行。准备工作做好后,焊接速度、焊机电流都要相同,按顺序焊完第一遍后仔细检查所有焊缝应无气孔、裂缝及咬肉现象并将焊缝表面清理干净。再按顺序进行第二遍焊接,焊完后检查焊缝应无气孔、裂纹等现象并将焊缝表面清理干净。在焊接的过程中随时检查低压缸的变化情况,若发现变形大于0.10mm或轴颈扬度有变化应立即停止施焊,采用敲击的方法释放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待冷却后百分表读数恢复后再进行施焊并及时记录百分表的变化量。
图3 焊接顺序图 6.3凝汽器管板的焊接:
6.3.1焊口清理
? 焊前应对其内外壁附近15mm范围内进行清理和打磨,无油漆、水分、油脂及铁锈,并露出金属光泽。焊前有必要对焊接施焊处用酒精擦拭。 6.3.2胀、切工艺
按要求,凝汽器不锈钢管与管板采用胀-焊的工艺。从密封角度来讲,采用胀-焊工艺相当于上了双保险,更能保证其密封性能。从焊接工艺角度来讲,焊前先胀好处有三:一是因为不锈钢管的管壁薄,仅0.5mm厚,如果不胀或欠胀,管子与管板之间就会出现间隙,焊接时就有可能出现烧穿或未熔合等缺陷;二是不锈钢管焊接需要背面氩气保护,而凝汽器受结构限制,不可能从管板里面进行充氩保护,采用先胀后焊,胀管后就能消除管子与管板孔
第 7 页 共 16页
凝汽器焊接作业指导书
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焊缝后面的氧化;三是能保证焊机定芯棒插入管子后防止管子的移动。 ? 试胀
正式胀接前的试胀工作极为重要,它是培训职工练习胀切、掌握工具性能及胀接参数的
有效途径。本次胀、切选用厂家提供的胀、切工具,并利用制造厂提供的小复合管板进行试验。经过反复试验、比较,最后确定:
1)胀管电流控制在4.3~4.5A,管子胀薄率基本在4%~6%之间。
2)根据不锈钢材质本身固有的特性,切管及削平时采用低速电钻配合金刀头效果较好。 3)管子露出管板0.3~0.5mm时焊缝宽度及质量效果最好。 ? 正式胀、切
1)由于穿管时是从进出水侧向返回水侧进行穿装,进出水侧的管头未受损伤,管端仍保持原有的平齐状态,只要控制好管子露出管板的长度(0.3~0.5mm),就可省去切、削两道工序,只进行胀接操作,所以尽量应先从此侧开始正式胀管。
2)由于穿管时管子露出管板的长度不一,用木锤直接敲击调整长度不易控制,可用自制工具(铜质)将管板所有管头统一控制在0.5mm左右。实践证明:胀管时胀头插入管子后只要轻轻顶住再开始胀管(胀接全过程中都不要用力顶,控制好力度),且管子另一端需设专人配合,这样胀后管头露出管板一般在0.3~0.5mm,达到焊接要求。
3) 每块管板在整体胀接前,为防止管板发生变形,先进行“花胀”,分好区域(5~6组),每组控制在60~80根。
4)胀接过程中胀杆和胀子随时检查、清理(一般在3~5根后清理),如有损坏必须立即更换,特别注意胀杆端部防胀子脱落的小螺母,最好在胀前将其点焊固定,以防在旋转过程中脱落,造成将管子内部划伤。
5)在用内切管器切管时,管口容易出现卷边、毛刺、斜口甚至“崩口”现象,且切5~10根后需更换刀头。分析其原因: ? 不锈钢本身具有固有的“粘性”。 ? 刀头的材质及切割部位的形状。 ? 切管器的操作方式。
6)一侧施焊另一侧严禁胀、切管操作,以保证焊接质量。
7)不锈钢管(TP304)采用先胀后焊工艺,而TP304属奥氏体不锈钢,其导热系数低,线性
膨胀系数大,因此自由焊接时变形大,拘束焊接时又易产生内应力。基于此原因,为保证高可靠的双重气密性,在胀管时胀口处管壁胀薄率尽量控制在上限(6%),这样在焊
第 8 页 共 1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