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1课 论民本学案 语文版必修5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8:46: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11课 论民本

学习重点

1.记:识记重点文言实词及虚词“于、以、者、之”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归纳宾语前置句的语法规律。

2.读:理解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及它的进步性局限性,学习本文运用排比、比喻、用典的语言特色。

3.写: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作文片段。 4.练: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中的名句

1.仁者无敌。——《梁惠王上》

2.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梁惠王上》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梁惠王上》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 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滕文公上》

6.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公孙丑下》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及背景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他为“亚圣”。在哲学思想上,孟子提出著名的“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应发扬人的善性,才能国治家齐。孟子特别强调民为邦本,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见解。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溃,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为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2.文学知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辩、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活动。《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单音字

①社稷(jì) ②粢盛(zī) ③圹(kuànɡ) ...④鹯(zhān) ⑤苟为不畜(xù) ⑥赡(shàn) ...⑦溺(nì) ⑧庠序(xiánɡ) ⑨孝悌(tì) ...⑩仓廪(lǐn) ?饿莩(piǎo) ?狗彘(zhì) ...(2)多音字

?昌盛?shanɡ??.

①盛?

?饭?ch?nɡ??盛.

?牲畜?chù??.

②畜?

?养?xù??畜.

(3)辨形组词

??嬗?嬗变?

①???膻?腥膻?

??庠?庠序?

②???痒?搔痒?

赡?赡养???

③?瞻?瞻仰???檐?屋檐?

悌?孝悌???

④?涕?涕泪???剃?剃头?

2.词义理解

(1)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 (2)牺牲:祭祀用的牲畜。 (3)得天下有道:方法。 .(4)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

(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是,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走,...逃跑。

(6)胜:尽。

(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 .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都是学校;悌,古代敬爱兄长为“悌”。 ...(9)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

(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斯,则、那么。 ..3.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通假字

①为丛驱爵者:通“雀” .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 .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莩”通“殍” ..(2)一词多义

虽欲无王:称王.??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君主.①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帝王.

??无怠无荒,四夷来王:朝见天子.

?下:接近,靠近,此处译为“流向”?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②就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成就?.

??③数?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

??范增数目项王:读shuò,多次,屡次.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

识盈虚之有数:定数,天数.

得天下有道:方法.??吾道一以贯之:学说.④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思想.

??得道者多助:道义、正义.

苟为不畜:储藏?.?

:畜养,养殖⑤畜?鸡豚狗彘之畜.

?妻子:养活?俯不足以畜.(3)虚词归纳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国也:介词,对于①于?寡人之于.

?道路矣: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

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树之以桑:介词,用、拿.②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介词,凭借.

??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用于时间词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 表示“??的时候”

不可得兼:用于数词后,译为“样”“个”③者?二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于判断句的主语后,.

? 引出判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用于表原因的判断句中,.

? 译为“??的原因”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人”.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1课 论民本学案 语文版必修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m9rz336kf9mzf10wd2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