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6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案内容较多,查看详细内容请下载文末附件查看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第1课时
教学内容:书第1~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从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中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等活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理解并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写出相应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感受除法含义的发展和延伸,进一步发展比较、分析和初步的综合、抽象等能力;进一步积累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的经验。
3、使学生体验有余数除法产生于现实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形成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问:10枝铅笔分给大家,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解放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1 / 5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操作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3 4 5 6
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例外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2 / 5
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例外的结果:一种是凑巧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表(2)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5 3 3 1 5 2 4 2 2 6 1
3 / 5
4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枝)106=1(人)……4(枝)
4 / 5
(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统统。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附件:2016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5 /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