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高中生物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5 14:24: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专题一训练卷

生 物(二)答 案

1. 【答案】D

【解析】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果酒发酵过程中应隔绝氧气;醋酸菌为需氧菌,果醋发酵过程中应通入氧气;乳酸菌为厌氧菌,制作泡菜时应隔绝氧气;制作腐乳时利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为需氧型生物,应保证氧气供应,正确D。

2. 【答案】A

【解析】过程③代表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④果醋制过程作依赖于醋酸菌的有氧呼吸,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A正确;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发生,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B、C错误;酵母菌发酵和醋酸菌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不同,醋酸菌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D错误。

3. 【答案】C

【解析】在挑选葡萄时应先冲洗1~2次,再去除枝梗以防葡萄破损汁液流失和被杂菌污染,A错误;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30~35℃,B错误;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产生的酒精除了嗅味和品尝外,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C正确;A过程结束后,除了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外,还要通入一定量的氧气才能产生果醋,D错误。

4. 【答案】C

【解析】在制苹果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A正确;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而且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气体,所以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B正确;有氧装置中的空间和营养等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C错误;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D正确。

5. 【答案】A

【解析】两种装置都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先密封后通入空气,A正确;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的果汁不能装满,要留有1/3的空间,B错误;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左右,制作果醋时温度为30-35℃,C错误;装置乙的充气口在制作果醋时,可定时打开,通入无菌空气,D

错误。

6. 【答案】D

【解析】发酵罐密闭不严会导致氧气进入发酵罐,促进酵母菌繁殖,因此酵母菌量没有减少,A错误;发酵罐密闭不严会导致氧气进入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因此糖化淀粉的消耗量并没有减少,B错误;发酵罐密闭不严会导致氧气进入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因此CO2的释放量增加,C错误;发酵罐密闭不严会导致氧气进入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同时CO2的释放量、糖化淀粉的消耗量都增加,D正确。

7. 【答案】D

【解析】醋酸菌是嗜热菌,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是18~25℃,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A错误;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要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然后植入醋酸杆菌,通入空气,进行果醋发酵,因为醋酸杆菌可以将酒精转变为醋酸,B错误;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量比较少,且菌种本身品质不好,因此,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较差。而人工接种菌种品质更好,且不容易存在杂菌污染,C错误;适当加大接种量,让菌体快速形成优势菌群,可以抑制杂菌生长,提高发酵速率,D正确。

8. 【答案】D

【解析】发酵时当酒精含量超过16% 时,酵母菌就会死亡,A错误;测定发酵接种所用菌液的浓度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错误;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环境温度会影响酿酒进程,C错误;发酵时选用菌种的种类和比例会影响酒的品质,D正确。

9. 【答案】B

【解析】制作果酒和腐乳所用菌种分别为酵母菌和毛霉,二者均为真核生物,A错误;三者制作过程中利用环境条件的控制抑制杂菌生长,接种时都不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等严格的无菌操作,B正确;制作果酒、果醋时,随着发酵底物的减少和代谢产物的积累,菌种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先快速增长,后生长速度减慢,C错误;制作腐乳时利用的是毛霉分泌的胞外酶,D错误。

10. 【答案】D

【解析】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所用的菌种依次为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18℃,可见,三者制作过程中的最适温度不同,A错误;果酒和腐

1

乳的制作过程中均需要密封装置,果醋制作中需提供O2,因为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B错误;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需要经过发酵,C错误;三者使用的菌种细胞中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D正确。

11. 【答案】B

【解析】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确;豆腐上生长毛霉的适宜温度为15~18℃,因此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应在春天或秋天,B错误;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到豆腐上,这样可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C正确;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腐败变质,D正确。

12. 【答案】C

【解析】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A错误;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豆腐不宜成块;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B错误;加料酒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C正确;封瓶时,需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这样可以防止杂菌污染,D错误。

13. 【答案】B

【解析】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利于毛霉的生长和代谢,A错误;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B正确;毛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分解蛋白质和脂肪,C错误;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D错误。

14. 【答案】B

【解析】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确;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B错误;加盐、酒精和香辛料除了调节口味还有杀菌作用,C正确;制作腐乳时酒精的含量高于12%会使后熟时间延长,D正确。

15. 【答案】B

【解析】接入含有菌种的“老汤”是为制作泡菜提供乳酸菌菌种,尽快形成种群优势,有利于抑制有害菌繁殖,A错误;加入调料油会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利用无氧环境可以抑制需氧微生物的繁殖,C错误;发酵产物是乳酸,可以抑制对酸耐受性低的微生物的繁殖,D错误。

16. 【答案】B

【解析】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可导致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增高,A正确;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的液面形成一层白膜。因此,腌制初期泡菜坛内会长出一层白膜,这是酵母菌大量繁殖的结果,B错误;盐水入坛前应煮沸冷却,以防杂菌污染。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C正确;泡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可转化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D正确。

17. 【答案】D

【解析】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色复合物,亚硝酸盐浓度不同,颜色深浅不同,D正确。

18. 【答案】D

【解析】用于分散根尖组织细胞的解离液、用于分离绿叶中光合色素的层析液、用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标准显色液常温下即可使用,用于鉴别还原糖的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使用。

19. 【答案】A

【解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A错误,D正确;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根据显色深浅不同可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B、C正确。

20. 【答案】D

【解析】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A正确;醋酸没有毒,且酸性不强,可以品尝,因此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B正确;泡菜腌制过程中,在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随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会随天数增多逐渐升高。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一般在腌制10d后),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逐渐降低,C正确;泡菜制作产生的亚硝酸盐可以用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检验,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

2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即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可以用比色法测量,D错误。

21. 【答案】(1)酵母菌 醋酸菌

(2)在缺氧和酸性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受到抑制 放出CO2

(3)不能 在缺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而醋酸发酵需要有氧环境 (4)30~35

【解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果醋的制作离不开醋酸菌。(2)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以放出CO2,此后再将瓶盖拧紧。(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而酒精发酵的旺盛时期会缺氧,因此醋酸发酵不能进行。(4)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22. 【答案】(1)碳源 氮源 豆腐不容易成形 (2)不需要 (3)琼脂

(4)加盐腌制 酒精浓度过高则腐乳的成熟时间会延长,酒精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5)红曲 青方

【解析】(1)豆腐为毛霉的生长提供了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四大类基本营养物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因不容易成形,所以不适宜制作腐乳。(2)民间制作腐乳时,淀粉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不需要灭菌。(3)毛霉菌种分离时使用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加入了凝固剂琼脂。(4)当豆腐上长出毛霉后,对豆腐要进行加盐腌制。腐乳制作的后期要加入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的卤汤,其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原因是:酒精浓度过高则腐乳的成熟时间会延长,酒精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5)腐乳因加入的辅料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风味,如红方因加入了红曲而味厚醇香;青方因不加辅料,用豆腐本身渗出的水加盐腌制而成,因而绵软油滑,异臭奇香。

23. 【答案】(1)创造无氧环境 增加乳酸菌含量 (2)丙酮酸 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

【解析】(1)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缺氧的环境条件下,乳酸菌发酵可产生大量乳酸,能有效抑制其他厌氧菌的生存。因此,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以达到隔绝空气为乳酸发酵创造无氧环境。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所以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可以增加乳酸菌含量,缩短制作时间。(2)乳酸发酵第一阶段反应式:C6H12O6+6H2O

4[H]+ 2C3H4O3+少量能

量,因此乳酸发酵第一阶段产物是丙酮酸。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3

2019高中生物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选修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mb485eaxf5136q5t3t485bn78arf200cmx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