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色彩──协调、单纯、纯净; 感觉──神秘、怪诞、捉摸不定; ……
通过提示,逐步使学生注意到作品的形式语言,为进一步赏析活动打下基础。 案例2:
对《朗香教堂》的赏析
《朗香教堂》在课堂引入──画建筑时已经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它作为教堂,跟传统教堂的造型完全不同,很特别,很有意思。赏析活动由此展开:
问:你看到该教堂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回答像一顶帽子,有的同学甚至说像拿破仑的帽子;有的同学说像泰坦尼克号的船艏,还有巨大的烟囱;像碉堡,还有枪眼;形象不确定;总之它很怪,很神秘,给人印象深刻。学生通过描述,有了基本的认识。
由此进一步提问: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做?提示回忆传统教堂建筑的功能特点,为宗教服务,营造神秘的气氛,象征上帝与天堂的存在,看看在这点上《朗香教堂》与传统教堂有无共同之处。学生很快明白,建筑师仍然是从建筑的功能出发来设计制造,只不过造型更独特、别致而已。
再问:体现了什么审美观念?学生思考,把赏析活动引向深入。我们欣赏过古典建筑,东西方建筑在形式、结构、审美观念上都有很大差别,而现代建筑就少有这种感觉了,从包豪斯校舍可以看出,现代建筑注重功能,简化装饰,造型逐渐显得单一。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又使人们远离自然。于是,一些建筑师提出建筑应该更有个性,有更丰富的含义,如象征性、隐喻性等,出现了一些如《朗香教堂》、《流水别墅》、《悉尼歌剧院》等造型独特、新颖别致的建筑。通过解释,学生对现代建筑的多样化风格有了深入的认识和认同。
知识迁移:在我们身边有没有造型别致、风格独特的建筑?你喜欢它们吗? 教学流程图: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欣赏
江苏省如皋市城西中学音美教研组 汤小彬
知识要点:
现代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现代主义绘画的形式和思想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自我表现能力。
2.认知目标:认识现代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研究课题:
1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美术课程与音乐课程的整合;绘画与音乐的通感;情感、节奏、韵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1.现代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 2.现代主义绘画的思想和形式特点。 课程设计:(多媒体课件) 1.引导(10分钟)
a.回忆欣赏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作米勒的《拾穗》、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莫奈的《日出·印象》、后印象主义代表作塞尚的《静物》、凡高的《向日葵》、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以此对比将要讲的现代主义绘画。(5′)
b.观看录像:现代主义绘画的产生历史背景(2′)
c.引出课题《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显示:“现代绘画是指20世纪以来在西方相继出现与西方传统绘画背道而驰的美术流派总称”;介绍现代绘画的背景条件:“20世纪以来,现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的巨变、人际冷漠和复杂使画家失落寂寞;战争危机、生活艰难使画家悲观厌世;现代哲学思潮使画家思维极端自我;对原始文化的新发现拓宽画家的视野。”(3′)
2.活动一(15分钟)
在教师适当介绍作品的背景前提下,以学生欣赏和自我感受为主,借助音乐的通感比较不同画面给人不同的感觉。
a.欣赏野兽派代表作马蒂斯的《舞蹈》,配乐①,让学生寻找对应的音乐、感受鲜明的节奏、疯狂的表现手法、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驴尾巴线条)、概括、夸张、怪异野性的造型、体味其轻松、愉悦、宣泄的的气氛。(3′)
b.欣赏表现主义画派蒙克的《呐喊》,配乐②,让学生和着相应的音乐感受作者沉重的思想包袱、忧郁、愤慨、怜悯心、同情心及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教师适当点评作者的遭遇,他无法承受和支撑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人吃人、快节奏、高强度等),只能借呐喊的方法来渲泄。(3′)
c.欣赏未来派代表作杜桑的《下楼梯的女人》,配乐③,让学生和着相应的音乐感受动荡、运动、节奏感。教师简要点评作品的时代背景:科学化、机械时代的到来,作者有感于那种快节奏、机械零件式的形式感、所以强烈地想表现运动、表现速度。(3′)
d.欣赏抽象派代表作蒙德里安的《红、黄、蓝》,配乐④,让学生和着相应的音乐感受那种纯几何抽象的、机械平静、安然和谐的气氛。教师适当介绍蒙德里安冷抽象的特点是理性的、静态的、经过计算过的、上升到宇宙哲学高度的抽象。了解抽象的概念。(3′)
小结: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是以夸张的形式充分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自我感觉。(3′) 活动二(10分钟)
1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现代主义绘画不同流派的各自特点。
a.(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立体派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了解立体派的立体形式,以主观臆造的立体构成,感受画面强烈的不安和恐怖;(再简介作品背景)配视频感受作者要表达的人心的动荡不安、战争的残酷无情,渗透作者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从对形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画面的质的认识。(后分析历史和非洲古文化的影响)(2′);
b.(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超现实主义代表作达利的《记忆的永恒》配以蓝调梦幻音乐,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精神境界。虽用古典的写实手法,但表现的都是非理性的、非现实的、荒诞的、潜意识的、梦魇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2′);
c.(设问什么是抽象)欣赏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的《抒情诗》,(比较这种抽象与冷抽象的区别──热情丰富,抽象的过程就是摆脱传统的过程。(1′);
d.欣赏波洛克《第三十一号》,感受大师们在绝处逢生中大胆创造的手法。(2′)
小结:以毕加索《牛的演变》为例,分析现代主义绘画的形式特点:从根本上反对西方绘画的写实传统,以光怪陆离、标新立异的手段(向征、变形、抽象的形式和行为)折射、隐喻画家或悲观失落、或烦躁忧郁、或激动狂热的主观精神。(3′)
活动三(10分钟)
聆听音乐,请同学们用现代主义绘画的手法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a.可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来表现(可以在纸上画、在黑板上画、在电脑里画)。 b.展览展示学生创作成果,找一两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C.课堂总结。 课后思考:
中学美术课虽然占据课时相对较少,但任务相当艰巨,它所起的作用在好多方面是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当今的美术课堂己远远不是简单的一门技法课或史论课,而是上升到文化层面上的艺术课程;美术也并不仅是美术本身,还包涵特定的时代人文底蕴、特殊的视觉审美形式和表现、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表达等;由于美术是形象性很强、个性色彩很强的静态视觉艺术,所以美术欣赏课也就不单是“史论式”的“教”,而更多的应该是“体验式”的“学”,如何让抽象的高中美术欣赏充满生机活力、如何让它变成真正的文化艺术课,我在实践中做了好多尝试。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中作为信息加工的个体,对各种信息的接收、处理、反馈是波动发展的,因此在学习中对各种信息是“有选择的注意”、“有周期的兴奋”、“多模式转换的”,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设法让学生从注意的低谷走出来、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最活跃地、最愉悦地、最好轻松地、多方式地成为信息处理的主动者,让他们成为会学的人,乐学的人!
问题的关键就落在“学师”身上(我认为这里比称“教师”更合适),设计情境、步步引导、课程整合、学科渗透等成为我们实验的靓点,当然这不可一概而论,要结合具体的课题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1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我在教《外国现代主义绘画》这一课时就做了与之相对应的探索,现代主义绘画包括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抽象派等,这些近乎怪诞、荒谬的艺术形式对于我们好多成人来说都是很难理解的,对学生用什么方法来把这一课上得很有效果呢?当然借助多媒体肯定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因为它可以做到我们所能想到的,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理念上的创新,要学会“不择手段”地移花接木,因为大多学生对“现代音乐”并不陌生,他们也喜好表达自我,这正符合了现代主义绘画的思想特点,因此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如下个案:
让学生能体味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舞蹈》的狂热、表现派画家蒙克《呐喊》的抑郁、未来派画家杜桑《下楼梯的女人》的律动、抽象派画家蒙德里安《红、黄、蓝》的冷静,四幅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调虽然有很大差异,学生一般在纯理性知识背景下还是有点生疏的,我在课前准备了四首不同的与画面氛围相匹配的现代音乐,如蓝调的梦幻曲、西班牙舞曲、钢琴曲《寂寞的悲哀》、《平静的等待》,每一步让学生看画(视觉感受),第二步让学生听音乐(听觉启发),第三步让学生对号入座(积极活动并好奇地寻找音乐与绘画间的通感),第四步让学生说理由(大胆地表述自我的感受),这样很自然而有趣地进入现代主义美术的境界,逐渐对现代主义美术好奇、勾通、研究、理解、领悟,并形成自我的感受!
学习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我引入那段历史、在学习达利的《永恒的记忆》时我引入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在学习波洛克《第三十一号》我引入了行为艺术,学生当然会想到绘画并不仅仅是绘画了……。
为了缩短同学们与现代主义绘画间的距离,并学以致用,体味和借鉴现代主义绘画的真正精神,课堂的最后,我并没有做机械的总结,而是播放一段激人奋进的曲子《西班牙斗牛士》,让同学在聆听中用线条表现对音乐的特别感受,在愉悦和快乐中以特殊的实践形式总结课题──现代派的形式抽象与现代派的自我表现。
本课实验的结果有是出人意料的,在我说明了现代主义绘画的特殊境遇后,学生们想到西方传统的绘画为什么会成为历史,想到东方艺术的发展和西方艺术的发展在近代的两条互逆的曲线,他们想到更多、更远……。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宁夏中宁三中 朱 莉
年 级: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玉器,让学生了解、理解我国玉器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
2.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鉴赏玉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感觉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不同时期玉石文化的感悟。
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的理解,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玉器工艺历史知识和史学背景及生活阅历的整和。 教学过程: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江苏省南通中学艺术学科 陈旭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
1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欣赏印象派绘画的同时,初步感受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魅力,了解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2. 欣赏体会印象派中的三种不同倾向的风格,得出各自的艺术追求。 3.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西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区分印象派绘画与传统绘画,区分三种倾向印象派绘画。 2. 感受了解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
师: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一个精彩的舞蹈节目至今令人难忘,那就是——? 生:《千手观音》(异口同声)
师:看来《千手观音》真的有很大的魅力啊!那好!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播放春节联欢
晚会《千手观音》舞蹈片断)
师:同学们都沉醉于优美的舞蹈中了,不过有件事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演员上台的时候穿的是什么颜色的
服装?
生:黄色的、金色的。
师:那么为什么在舞蹈的过程中服装的颜色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呢? 生:因为舞台灯光的关系。
师:对了。物体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物体原本的颜色会发生变化。那么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物象的固有色会
不会发生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一位画家画的草垛系列组画。(播放幻灯片,配乐《月光曲》) 师:从刚才的欣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秦郭艳:黄色的草垛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光线的照射下颜色发生了变化!
师:在常人眼中,黄色的麦垛在这位画家的笔下竟然呈现出这样多的色彩变化,多么奇特的绘画风格啊!在十
九世纪的画坛上,就出现了一批标新立异的画家,他们被称为印象主义。而刚刚欣赏的草垛组画的作者就是印象派的领袖——莫奈。那么以莫奈为首的印象派以及其后的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绘画与传统绘画有什么区别?各自对西方油画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今天这堂课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19世纪西方绘画史上的这个重要的变革时代。(出示课题: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 2. 讲授新课 (1)印象主义
师:1874年,莫奈与他的志同道合的画家朋友们联合举办了一次画展。画展中,他的一幅绘画特别的引人注目。
(展示《日出·印象》)
师:请一组同学用很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对这幅画的感觉和印象。 生:朦胧、虚幻、色彩很美、看不清、模糊、有意境。
2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