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企业事业单位报送统计资料的组织形式(ABCDE)
A邮寄报送 B电话报送 C计算机远程传输 D使用磁介质报送 E网上直报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统计整理仅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关键一步。(√ )
3,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的依据。(√)
4.根据数量标志下的各变量值,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现象性质上的差异。(×) 5.各组次数占总体次数的比值通常称为频数。(×)
6.某一变量分为两组:15~20,21~25,由此可以判断该变量为一连续变量。(×) 7.用组中值可近似地表示一组中各个体变量值的一般水平。(√ ) 8.用统计表表示次数分布,各组频率相加之和应等于100%。(√ ) 9.统计表是表述统计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10.统计分组实际上是通过保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统计资料的差异性。(√) 11.复合分组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的并列分组。(×) 1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1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
14.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5.统计资料整理就是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分组,并按要求进行各种分析。(× )
16.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17.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就是复合分组。(√ ) 18.平行分组体系是要按照主要标志和次要标志对总体进行多次分组。(× ) 19.简单分组就是用简单标志进行的分组。(× )
20.对连续变量数列,既可以编制成单项式变量数列,也可以编制成组距式变量数列。(× ) 21.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数与组距成正比关系。(×)
22.分布(分配)数列是反映总体各单位分配情况的数列。(√ )
23.在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果重叠,则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应该计入本组。(× )
24.统计表的内容可分为主词和宾词两部分,前者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后者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
25.在统计分组中,频数实际上是各纽标志值的加权,用以权衡各组作用的大小。(√ ) 26.所谓统计分布,就是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和相应的频率。(× ) 27.按品质标志分组可以将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类型。(√ ) 28.统计汇总主要是计算标志总量。(×)
29.组距式分组中每组包含多个变量值。(√ )
30.统计分布是指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31.在变量分布中,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小于1。(√)
32.目前,对于大量统计资料,一般使用计算机汇总。(√ )
33.统计表的格式一般是“开口”式的,表的左右两端不画纵线。(√ ) 34.钟形分布的特征是两头大、中间小。(×) (四)综合应用题
1.某企业工人如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频数) 9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合计 6 12 12 14 15 18 22 8 107 (1)上述数列属于(D) A单项式数列 B品质数列 C不等距数列 D等距数列 (2)上述数列中的变量是(A)
A日产量 B工人数
C日产量的具体数值 D工人数的具体数值 (3)上述数列中工人数是(B)
A变量 B频数 C变量值 D分组标志 (4)各组的频率分别为(C)
A 6 12 12 14 15 18 22 8
B 55 65 75 85 95 105 115 125
C 0.06 0.11 0.11 0.13 0.14 0.17 0.21 0.07 D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5)从表中可看出日产量80—90件组的工人数为14人,该人数包括(A) A 日产量为80件的人数 B 日产量为90件的人数
C 既包括日产量为80件的人数也包括日产量为90件的人数 D 不包括日产量为80件的人数也不包括日产量为90件的人数
2.为了解北京市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北京市统计局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200人进行调查,这200人的考试成绩统计资料如下: 分数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合计 人数 18 52 73 44 13 200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题干中北京市统计局的行为属于( C )。 A.统计资料 B.统计学 C.统计工作 D.以上都不是 (2)题干中的数列属于( D )。
A.单项式数列 B.品质数列 C.不等距数列 D.等距数列
10
(3)题干中的人数是( B )。 A.变量 B.频数 C.变量值 D.频率 (4)题干中的变量是( A )。 A.分数 B.人数
C.分数的具体数值 D.人数的具体数值 (5)题干中各组的频率分别为( C )。
A. 18 52 73 44 13 B. 0.18 0.52 0.73 0.44 0.13 C. 0.09 0.26 0.365 0.22 0.065 D.9 26 36.5 22 6.5
(6)抽中的200人中有人考试成绩为80分,则应归入( B )。 A.第三组 B.第四组
C.第三组或第四组均可以 D.第三组或第四组均不可以 (7)题干中北京市统计局所采用的抽样方式属于( A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8)题干中所进行的调查中,调查对象是( B )。 A.北京市2010年所有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卷
B.北京市2010年所有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 C.北京市2010年每一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卷
D.北京市2010年每一个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 (9)题干中所抽取的200人构成一个( B )。 A.总体 B.样本 C.总体单位 D.样本单位 (10)题干中分组数列的全距是( B )。 A.30 B. 40 C.50 D.60 第四章 统计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 1.统计指标反映的是( A )
A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B总体现象的社会特征
C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D个体现象的社会特征 2.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A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D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 E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 B )
A预计指标和终期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基期指标和报告期指标 D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4.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以上总量指标依次是( C )
A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B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11
C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D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5.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 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6.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的变动度,这是需要分别计算各自的( A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极差 D均方差 7.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D)
A绝对数 B绝对数和相对数 C绝对数和平均数 D相对数和平均数 8.统计指标体系是由(A)
A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B若干个相互矛盾的指标组成的整体 C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D若干个相互限制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9.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2%,实际降低7%,则期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D)
A 102.3% B 94% C 140% E 94.9%
10.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资料,只掌握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标志总量的情况下,若计算平均指标宜采用(B)
A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 B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 C几何平均数公式 D简单算术平局数公式
11.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846.4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状况,则(D)
A 1000人为总体单位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B 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标志总量 C 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单位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D 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12.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A)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 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1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D)
A 工资总额81.6亿元 B 2004年全省总人口6808.75万人 C 期末库存量 E 人均GDP
14.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某年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出分别为500万元、700万元、600万元,各企业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分别为110%、115%、1055。则该公司工业总产出计划完成程度为(C)
110%?115%?105%?110%
3110%?500?115%?700?105%?600?110.3% B
500?700?600500?700?600C ?110.1%
500700600??11055> ?119.0%
111??11055%A
15.某建设施工队盖一栋大楼,计划230天完成,实际290天完成,若求计划完成程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