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 只能陷入唯心主义的胡思乱想。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同时认为, 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实践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因此, 任何正确的理论、 学说也要不断地变化发展。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补充新的内容, 与时俱进。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具有一致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党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的运用。
①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一切认识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干工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②物质世界的运动、 发展是有规律的,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规律, 实事求是。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相信实践的真正权威, 实事求是。 1.“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首先,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旧的上层建筑又极力维护旧的的经济基础时,必须通过社会革命这一手段来摧毁或扫除历史前进的障碍。 其次,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由于社会革命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革命热情和聪明才智。而且,社会革命还能极大地教育和锻炼包括革命阶级在内的广大人们群众。 最后,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剧,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历史任务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3.说明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指的是能起到推进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的历史人物往往是由杰出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他们比一般人站的高,看得远,解决历史任务的欲望比别人强烈。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但是不论怎样的杰出人物,在历史中发挥什么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客观规律的制约,而不能改变历史总进程和总方向
4试论述质量互变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说明邓小平理论中分并运用这一规律说明邓小平理论中分并运用这一规律说明邓小平理论中分 “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正确性化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答:1. 事物发展变化分两种基本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这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着新的量变。这是质变向量变的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无限发展的过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 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三步走”战略中,第一步是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也就是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也已实现。最终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①一定意义上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的宏伟目标,是质变,没有这一远大目标就会 迷失前进方向,缺乏前进的动力。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离不开量的准备和积累,因此邓小平理论中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布署,是为现代化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在量变中渗透着质变,也就是说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为了实现最终的质变,我国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最终的奋斗目标。其中,前两步奋斗目标的实现都属于阶段性部分质变,第三步奋斗目标则是根本的质变,可见“三步走”战略充分体现了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所以说,邓小平理论中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是正确的。
5论述辩证的否定观并阐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方针 答:1.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 (1)辩证的否定观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2)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二是,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3)作为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2. 因此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上: (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在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上,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2)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在对外开放中,要积极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我们既要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既要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又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6论述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指导意义 答: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首先,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由辩证否定的本性所决定的,因为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扬弃”,都是既克服了前一阶段的消极因素,又保留了其中的积极成果,并在新质基础上加以改造和提高,从而实现了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其次,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这是因为:第一,事物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周期性就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是直线前进的。第二,新事物开始时总是比较弱小,它要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要经历反复斗争的曲折过程。第三,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循环论或直线论的错误。循环论把发展看作是简单的循环,完全的重复,只看到曲折性,根本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直线论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可以不走任何的弯路,没有任何的曲折,一帆风顺就能把事情完成的,只看到前进性,否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