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22:44: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中,不能产生氢气的是( ) A.红热的铁与水蒸气 B.钠与水 2.下列自然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的是

C.铝和NaOH溶液反应 D.铁与浓硫酸反应

A.雷雨天气 B.冬季雾凇

C.光照榕树 D.泥石流

3.等物质的量的Na和Al两种金属加入足量的水中,生成26.88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金属 Na无剩余 B.金属Al有剩余

C.所得溶液溶质为NaAlO2 D.Na的物质的量是0.6mol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4 g SO2含有氧原子数为NA

B.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含有Cl-数为 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的分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14 g N2含有分子数为0.5 NA

5.如图表示1 g O2与1 g X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则X气体可能是

A.NH3 正确的是

B.H2 C.CO2 D.NO

6.有科学家认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下列有关硅可能成为新型能源的叙述中不A.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硅单质 B.自然界中的硅易开采,且可再生

C.硅燃料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优质燃料

D.硅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其燃烧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容易有效地控制 7.下列不能使有色布条或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A.氯化钙溶液 B.氯水 C.次氯酸钠溶液 D.二氧化硫

8.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A B C D A.A ①中物质 稀盐酸 氯化铝溶液 氯化铁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 B.B ②中物质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淀粉碘化钾溶液 过氧化钠固体 C.C 预测②中的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溶液变为蓝色 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 D.D 9.为了除去括号内的杂质,其试剂选择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A B C D A.A 物质(杂质) 乙酸(乙醇) 乙烯(二氧化硫) 溴苯(溴) 乙醇(水) B.B 所用试剂 氢氧化钠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碘化钾溶液 生石灰 C.C D.D 分离方法 分液 洗气 分液 蒸馏 10.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A.氯水 B.液态氯化氢 C.食醋 D.漂粉精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漂白粉 B.盐酸 C.氯水 D.液氯 12.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A.SO2能使溴水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B.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氧化性 C.SO2能与H2O反应生成H2SO3,说明SO2具有酸性 D.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13.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OH

B.H2SO4

C.蔗糖

D.NaCl

14.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⑤ 分液漏斗 ⑥研钵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①③⑥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L CO2所含的原子数为1.5NA

B.标准状况下,22.4L H2和N2的混合物中所含原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L SO3 中含有2NA个原子 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16.下列关于氮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氮的氧化物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NO2 与 H2O 反应生成 HNO3,所以 NO2 是酸性氧化物 D.NO 和 NO2 均有毒

17.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氢氟酸存放在玻璃瓶中 B.NaOH溶液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C.水玻璃存放在滴瓶中 D.金属钠保存在冷水中

18.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K+、MnO4-、Cl- 、SO42- B.Na+、Ba2+、NO3-、OH- C.Na、CO3、Al、Cl D.Na、Mg、NO3、SO4 19.下列反应中,水作氧化剂的是( )

A.SO3 + H2O = H2SO4 B.2Na+2H2O = 2NaOH + H2↑ C.2F2 +2H2O = 4HF +O2 D.3NO2 + H2O = 2HNO3+NO↑

20.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c(H)=0.1 mol·L,c(Al)=0.4 mol·L,c(SO4)=0.8 mol·L,则c(K)为 A.0.15 mol·L C.0.3 mol·L-1

-1

2--1

-1

3+

-1

+

2-3+

-+

2+

-2-

B.0.2 mol·L D.0.4 mol·L-1

-1

21.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用于洗涤,如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中不能区分两者的是 A.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尝一下两者的味道

B.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滴加醋酸溶液观察现象

C.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用PH 试纸分别测两种溶液的pH D.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AgNO3 溶液观察现象

22.现有四组液体:①氯化钠溶液和四氯化碳组成的混合液 ②43%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④粗盐溶液中混有泥沙,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结晶 B.萃取、蒸馏、分液、结晶 C.分液、蒸馏、萃取、过滤 D.蒸馏、萃取、分液、过滤 2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molNa2O和Na2O2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大于0.3NA B.5.6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1.8g 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

D.1L 1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3COO?离子的数目小于NA

24.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mol·L-1的稀硫酸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量筒读数量取 B.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使用容量瓶时,容量瓶内残留有少量水分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25.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 C.钠原子易失电子

B.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D.钠燃烧时发出紫色火焰

二、填空题

26.现用18.4 mol·L-1的浓硫酸来配制450mL 0.2 mol·L-1的稀硫酸,可供选择的仪器有: ①玻璃棒 ②烧杯 ③胶头滴管 ④量筒 ⑤托盘天平

(1)上述仪器在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除上述仪器外,尚缺最重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2)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精确到一位小数) (3)实验中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量取 ②计算 ③稀释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填序号) (5)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②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⑤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三、推断题

27.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常温下,B、E 为气态,分别呈黄绿色、无色,且 E 常 用作制冷剂。D 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F 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碱,G 是厨房中的常见调味品,H 为硝酸盐, 其摩尔质量为 80 g·mol。

-1

(1)F、H 的化学式分别为___ 、___ 。 (2)请设计检验 A 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案:___ 。 (3)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___。 四、综合题

28.“碳捕捉技术”常用于去除或分离气流中的二氧化碳。

Ⅰ.2017年,中国科学家在利用二氧化碳直接制备液体燃料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用二氧化碳制备甲醇(CH3OH)的反应如下图: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该反应说明CO2具有____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若有1mol甲醇生成,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mol。

Ⅱ.利用NaOH溶液“捕提"CO2的基本过程如下图(部分条件及物质已略去):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mrb56e0bn2teb88j4i568ub00wtn2005y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