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同步检测 第六课 君子之风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 19:29: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君子义以为质 质:根本,基础 .B.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陋:破旧 .

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愤:因困惑不能解除而感到憋闷 .

D.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文:修饰。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

解析 陋:狭窄。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A.?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何以文为.B.? ?君子义以为质?.??曲肱而枕之.C.?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不义而富且贵?.D.?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解析 A项“以”均为表目的的连词,译为“来”。B项“为”:前者,语气助词,表反问;后者,介词,“把”。C项“之”:前者,代词,代“胳膊”;后者,助词,“的”。D项“而”:前者,表转折,“却”;后者,表原因,“因而”。

3.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C ) A.饭疏食,饮水 B.而耻恶衣恶食者 C.贤哉,回也 D.曲肱而枕之

解析 A项“饭”:名词作动词,吃。B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D项“曲”:使动用法,“使??弯曲”。

4.下列各句与“贤哉,回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 A.甚矣吾衰也

B.岁不我与 C.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D.非尔所及也

解析 A项与例句均为主谓倒装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

5.名句填空。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志于道,据于德 据:拥有 .B.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耻:以??为耻辱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堪:经受得住 .D.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厉:严厉 .解析 据:执守。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A.?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患得之?其未得之也.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忘忧?乐以.?D. ?贯之?吾道一以.

解析 C项矣:语气词,了。A项哉:语气词,表反问语气,吗/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呢。B项也: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不译/语气词,表判断,不译。D项以:连词,相当于“而”/介词,用。

8.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B.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德问题。

C.颜回的“不改其乐”,表现了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孔子主要通过对颜回的赞扬,告诫后人要有一种精神,要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自得其乐。

D.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可以了,用不着修饰外在形式。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解析 C项“孔子主要通过对颜回的赞扬,告诫后人要有一种精神,要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自得其乐”,原文中没有依据。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如果生怕失掉,那就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了。 (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他的为人,用起功来忘记吃饭,快乐起来忘记忧愁,不觉得衰老快要到来,如此而已。

(3)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译文: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行了,哪里用得着文饰呢? (二)高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韩非子·解老》)

10.子贡在反驳棘子成时说“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意在强调文(文饰)的重要性。 11.根据这两段文字,请你对棘子成、韩非子的文质观作简要评析。

答案 棘子成认为君子只需良好的本质,无需文饰,这种认识过于片面;韩非子认为君子是喜欢本质而厌恶文饰的,文饰只能掩盖本质之丑,而不能发扬其美,这种认识将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根本对立起来,过于绝对。正确的文质观应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孔子的义利观

“义者,宜也。”(《中庸》)“宜”是“适宜”的意思,“义”则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而“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这概念出现得很早。

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道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对国家政治、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几千年来,历代思想家对它进行了反复讨论。诸子中,法家提出了“贵利轻义”主张;道家以既超道义又超功利的态度来看待义利;而墨子既不主张重义轻利,也不主张重利轻义,而主张义利合一、志功双规;而儒家创始人孔子则提出了“先义后利”主张。

孔子主张“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孔子一方面继承了春秋中期晋国大夫丕郑、里克的观点,也认为“义以生利”。所不同的是,孔子强调行义要符合礼的规定,孔子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认识到利益是使老百姓安定的重要因素,治国安民不能忽视利益的取得。就社会而言,孔子并不否认功利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子路》里,孔子在进入卫国时,曾和冉有说过在“庶”(人口兴旺)、“富”(生活富裕)

之后进行“教”(教育)。由此可见,孔子肯定了实际功利对于社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另一方面,在义利关系上,孔子又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符合道义,取之无妨,这叫做“义然后取”(《宪问》)。在孔子与子贡谈论食、兵、信三者孰为重时,孔子以信为第一,认为“民无信不立”(《颜渊》)。足食和足兵体现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则属于道德追求的范围,这段话是子贡以非此即彼的极端形式,要求孔子在义利之间作出选择。在这种对立下,孔子将道德追求置于优先于利的地位。

一言以蔽之,我们不难发现“重义轻利”是适合我们现代社会的义利观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和金钱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了。正确看待、处理义和利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有助于启迪社会成员在这方面作出正确的道德取向。尽人皆知,当今社会“拜金主义”蔚然成风,“物欲横流”势不可当。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应是去规范,也就是如何让它回归理性。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孔子的“重义轻利”来进行调节。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同步检测 第六课 君子之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mubu9uod123x6i11q7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