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死亡时间推断
(estimation of time sinc death) 主讲人 刘勇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死亡时间推断在法医学尸体检验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死亡时间推断的具体方式方法。 3.明确死亡时间推断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1.死亡时间(time of death) 2.死亡时间推断(estimation of time since death) 3.死后经历时间(The time since death,TSD) 4.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 案例:某日,在水中发现一具尸体,尸体未腐败,尸僵存在于各大关节,尸斑浅淡,角膜未浑浊。翻动尸体口鼻见淡血水样液体流出。检查头部左前额见3厘米挫裂创一个,深达骨质,其下软组织出血,颅骨骨折。 解剖尸体:颅骨骨折,颅内出血,气管内见粉红色泡沫液体,双肺水性肺水肿,胃内见大约300克糜样胃内容物,其中可见米粒和青菜叶,味无异常。 膀胱空虚,余无特殊。 1.人体死亡后尸体温度的变化规律 3.根据尸体温度(尸温)推断死亡时间 国内常用方法: 以春秋季节为准(16~18 ℃ ): 公式1:死后前10小时,直肠温度1h平均下降1℃; 肥胖者下降0.75 ℃。 10小时后,每小时平均下降0.5~1℃; 公式2:有人推荐死后18小时内的死亡时间: 死后经过时间=36.9 ℃-T ℃/0.889,T为每隔1小时测三次肛温的平均值。 夏季快1.4倍 冬季快0.7倍 例如:春秋时节的一具消瘦尸体,直肠测量法测得尸温为24℃。 1. 此具尸体死亡后已经历16小时。用公式2为:14.5小时。 2.若为冬季死亡时间:16×0.7=11.2 3.若为夏季死亡时间:16×1.4=22.4
4.死者若为肥胖者:21小时、14.7小时、29.4小时。 5.>40 ℃,尸冷不发生。 6.冰雪环境,约1小时可完全冷却。 尸斑(livor mortis)的概念 :尸体低下部位出现的暗红色斑块。 尸僵(rigor mortis, cadaveric rigidity):死亡后机体肌肉因能量代谢停止而发生僵硬。 角膜混浊(postmortem turbidity of cornea)人死后角膜透明度逐渐减低,混浊呈灰白色,最后不能透视瞳孔。 (二)脑脊液 (三)玻璃体液(测钾浓度) 与血液和脑脊液相比,不易遭到污染或发生腐败,是用于尸体化学检验的良好检材。死后大约每小时升高0.17mmol/L。 采取方法,可用带20号针头的注射器从眼球的前外侧方约45度角刺入,缓慢小心抽吸,每侧各抽吸约2ml。 死后12小时内误差为1.1小时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食物种类和性状、进食的量、胃肠功能状态和健康状况、个人的精神状态、药物和饮酒的影响等。 一般来说,流体食物比固体食物排空快,小颗粒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碳水化合物比蛋白质排空快,蛋白质又比脂肪排空快。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国外推断早期死亡时间进展――综合参数法
由德国埃森大学法医学研究所Henssge C教授创造 。 该方法包括直肠温度列线图、矫正体重参数表和死后变化检测3个部分。 例如(图4-3):测得直肠温度31℃,环境温度18~C,尸体体重80kg,利用列线图 。 第二节 晚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 一、各种晚期死后变化 24-48小时,尸绿 有报道20小时,甚至5天。 3-4天,腐败静脉网 5-7天,巨人观 差异性较大,需慎重。 二、根据尸体昆
虫数据分析推断
死亡时间 目前在国外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即法医昆虫学(forensic entomology),国内学者也做了一系列研究。 运用法医昆虫学研究的成果和技术方法推断死亡时间,大大提高了死亡时间推断的准确性,甚至对早期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也不失为一种有
效的方法。 (一)尸体腐败阶段的划分及昆虫的演替 1.新鲜期 为死后1~2天以内。丽蝇科和麻蝇科昆虫,可在死后10分钟内到达尸体并在尸体的天然开口处如眼、鼻、耳、口、阴道、肛门等部位产卵。 2.肿胀期 约为死后2~7天,尸体从轻度的肿胀到完全膨隆。丽蝇和麻蝇,酪蝇和尖尾蝇科也开始出现 。 3.腐败期 约为死后4~13天,尸体爆裂,大量腐败气体泄漏出来,尸体大部分软组织都被蝇类大量幼虫所吞噬。大部分丽蝇和麻蝇幼虫刚完成发育,离开尸体化蛹。 4.后腐败期 约死后10~23天,尸体只剩下毛发、皮肤、软骨和骨。双翅目昆虫不再是尸体主要昆虫,各种甲虫大量出现。 5.残骸期 约死后18~90天,尸体只剩下骨头和毛发。残骸上昆虫逐渐减少,其下土壤中可能出现大量螨类,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二)与尸体有关的重要昆虫的生物、生态学规律。 1.双翅目 :家蝇、丽蝇、舍蝇等 2.鞘翅目 :粪虫、金龟子等 (三)昆虫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将采集到的成虫分成两份。 卵和大小不等的幼虫应分别采集,并各分两份 。 双标签是昆虫研究的标准做法。 (四)根据昆虫数据分析推断死亡时间 在现场可初步推断死亡时间 在夏季,人死后10分钟左右苍蝇到达尸体,1小时左右
产卵,约10~20小时内尸体上出现蝇蛆(在30℃时,8~14小时内卵孵化成蛆)。以后蝇蛆平均每日生长0.2~0.3cm,约4~5日成熟,体长达1.2cm,6日后潜入泥土中成蛹,14日蛹破壳为蝇。 春秋季节,蛆平均每日生长0.1cm,约2周成蛹,4周蛹变为蝇。故在尸体上见到蛹壳,夏季死亡时间约在2周左右,春秋季则需4周左右。 通常1~2天的新鲜蛹壳呈红褐色,蛹壳较软,约10天呈黑褐色,15~20天呈灰黑色并塌陷变碎。30天以上蛹壳裂成碎片。蛹壳如在室外被风吹雨打,变化时间还可缩短。 汤治州用最小二乘法得出回归方程: TSD=(1.452-0.0353T)I―0.585 T为蛆生长期间的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I为蛆的长度,单位为毫米;死后时间TSD的单位为天。该方程的标准差为0.56天,相关系数0.97。 三、根据植物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 1.尸体周围折断的植物 2.尸体下面被压的植物 3.树根的生长情况 该方法对死后经过时间较久者较有重要意义。 四、根据现场遗留物推断死亡时间 推断死亡时间也可以参照现场的一些情况综合判断。现场的一些遗留物,如报刊杂志、摔坏的手表、印有日期的食品包装袋等,都可以为死亡时间划定一个界限。 第三节 白骨化尸体死亡时间推断 1、形态学观察 2~3年时间:软组织液化及白骨化 5~7年后:软骨与韧带腐烂 5~10年:尸骨脱脂需经过 10~15年后:尸骨开始风化; 50年以后,尸骨疏松,骨密质薄弱,骨质易剥落而损害。 2.荧光反应 将骨锯断后把骨段置于紫外光下检验 不超过100年的骨骼:明显的蓝紫荧光。 因含多量有机质。 1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