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整理版)0318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1:05: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填空

《秋水》中,庄子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来说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对比法和类比法 《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

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理念是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庄子在《秋水》中用“曲士”作比喻,是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 后天教育的限制2-7 《秋水》 (节选)中说“仲尼语之以为博”,语中“仲尼”指的是 孔子

《秋水》中,庄子用“毫末之在于马体”来说明人的认识有限,这种论证方法是 类比法2-6 《秋水》中,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比的是 稊米之在大仓 议论文中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是 《秋水》

《垓下之围》项羽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 天亡我;

《垓下之围》中,揭示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一面的情节是 马赠亭长,自刎乌江 《垓下之围》的情节中,暗示了项羽众叛亲离的是 四面楚歌

《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的细节描写是 “天之亡我”的三次呼告

《垓下之围》的“太史公曰”中,肯定项羽历史功绩的语句是 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13-65 《垓下之围》项羽的言语中,表现出对敌人的鄙视和视死如归精神的是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垓下之围》中,项羽三次说“天之亡我”,所显示的人物特征是 缺乏反省意识 P67

《垓下之围》中,项羽三次称“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所显示的个性特点是 自矜功伐 13-67 《垓下之围》一文出自《史记》中的 本纪13-65

《垓下之围》中突出英雄末路时无可奈何心态的场景是 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 文章中,塑造了悲剧英雄形象的是 《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中项羽“羞见江东父老”的直接原因是 “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13-64 《秋夜》意象中,精神上与枣树相互呼应的是 小青虫

《秋夜》的意象中,收到作者“默默敬奠”的“英雄”是 小青虫 P105 《秋夜》所写的事物中,在象征寓意上与枣树相近的是 小青虫 《秋夜》中象征着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意象是 小青虫

《秋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这些“英雄”指的是小青虫 《秋夜》:“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这里的“他”指代的是 天空 《秋夜》一文所营造的意境是冷寂深邃21-105

《秋夜》一文出自鲁迅文集中的 《野草》 21-104 《秋夜》中用代词“她”指代的象征性形象是 小粉红花 21-103 《秋夜》一文除了表现出作者的战斗精神外,还表现了他的 博爱胸襟 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 《秋夜》 ,作者鲁迅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自喻的词句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借景抒情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最后导发“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告的景物是 梧桐细雨41-194 融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词的情感内容是 孤苦无依之悲 41-194 李清照《声声慢》中引发故乡之思的景物是 过雁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对比法; 作者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 对比法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明确提出大学性质(大学的宗旨)是 研究高深学问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这里的“当轴”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语句中,出自“二日砥砺德行”的是 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 P17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提及他自己在德国的生活经历,用以说明的论 题是 端正学风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反诘句中,引出“抱定宗旨”一段结语的是 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5-19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所批评的“终南捷径”,指的是 求学为做官发财 5-16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倡“砥砺德行”所针对的不良校风是不正当娱乐泛滥 5-17 《断魂枪》中孙老者的基本性格定位是 积极进取

《断魂枪》的语句中,属于沙子龙肖像描写的是 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 P240 《断魂枪》人物中,嗜艺如命,执意要学“五虎断魂枪”的是 孙老者 《断魂枪》中沙子龙的性格特征是武艺高强,孤傲内向 51-246 《断魂枪》中,沙子龙将镖局改为客栈的主要原因是 迫于时变,不得不变 《断魂枪》中,孙老者的主要个性特点是 嗜艺如命

最能体现《断魂枪》主旨的事件是 沙子龙不传断魂枪 51-246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是 树立宇宙有限,人的认识无限的观念;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罗素认为:“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是 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如果你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就表明 自己的看法没有充分理由 10-46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为了避免愚蠢的见识,“尤宜提防”的是 容易助长你狂妄自大的意见 10-47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当自己的见解证据不足时,克服偏见的最好方法是 多听不同意见

连词中,大量出现于《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的语句中,并对文章展开议论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如果 10-48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归纳法,作者罗素 《吃饭》一文主要论点是 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 《吃饭》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类比

《吃饭》中用音乐和烹调来说明社会多元相济、和而不同的特征,这种论证方法是 类比法

《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主从错位,本末倒置

《吃饭》一文所提到的外国人的观点中,文章用“譬如一家之主,并不是赚钱养家的父亲,倒是那些乳臭未干、安坐着吃饭的孩子”加以补充说明的是 肚子是人类的真主宰、各种学问和职业的创始和提倡者

《吃饭》一文提到的古人中,在论音乐与烹调这两种和谐时“偏向音乐”的是 孔子 P36 《吃饭》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巧设陌生化的比喻 8-38 《吃饭》中运用的联想主要依据事物之间的 相似性8-38

《吃饭》一文提到的古人中,被作者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的是伊尹8-36 《王制》中,可用来摧残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条文是: “假于鬼神时曰卜筮以疑众,” 《咬文嚼字》中用月轮的“晕外霞光”来说明文字的联想意义,这种论证方法是 类比法 《咬文嚼字》中,用心理学的“套板反应”原理所论证的道理是 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 《咬文嚼字》中,运用“推敲”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 斟酌文字是调整思想感情7-29

《咬文嚼字》列举的例证中,被朱光潜先生称为“炼字的好例”的是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咬文嚼字》中,作者用“锱铢必较”这个成语所说明的道理是 运用文字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7-28 《咬文嚼字》的作者认为,“咬文嚼字”表面上是斟酌文字,实际上是 调整思想感情

《咬文嚼字》所引的例句中,被作者称赞为“点铁成金”的一句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容忍与自由》所体现的基本社会理念是 和而不同 6-26

《容忍与自由》所提到的外国人中,曾参加过宗教革新运动,但在掌握了宗教大权后,居然以“异端邪说”的罪名,活活烧死了学者塞维图斯的是高尔文

《容忍与自由》的整体风格是 深入浅出 6-26

《容忍与自由》论析“绝对之是”时援引的事例是 陈独秀提倡白话文 6-24 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心理根源是 喜同恶异 《容忍与自由》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是 例证典型

《容忍与自由》中,用来批判“绝对之是”理念的例证是 陈独秀提倡白话文而“不容讨论”

《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是 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14-74 《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形象特点之一是 嫉恶如仇 14-75

《张中丞传后叙》的语句中,作为类比论据,用以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的是 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14-70

《张中丞传后叙》人物中,为国让贤的是 许远14-75 《张中丞传后叙》人物行为中,属于贺兰进明的是 擅兵坐观 《张中丞传后叙》的两种主要行文方式是 议论与叙述

《张中丞传后叙》中所写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英雄人物是 南霁云

《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云形象的典型细节是 “抽矢射佛寺浮图” 《张中丞传后叙》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这一错误论调时,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类比 《张中丞传后叙》最后一段的内容是 叙述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

《张中丞传后叙》的语句中,韩愈用以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的是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14-72 《张中丞传后叙》行文最显著的特色是紧密结合了 议论与叙事

《前赤壁赋》所继承的,文章中用于表达作者思想矛盾斗争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 主客对话 17-88 《前赤壁赋》的描写中,引发了“人生短暂”悲观情绪的是 客有吹通宵者,倚歌而和之 P84 《前赤壁赋》采用主客对话表现手法,其用意是 表达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 《前赤壁赋》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是 作者情感的变化 17-88

《前赤壁赋》中,洞箫客所谓“知不可乎骤得”指的是 羽化登仙17-84 《前赤壁赋》一文中,“客”所起的作用是 代表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

《前赤壁赋》中的语句,与《诗经》有关的是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7-85 《前赤壁赋》的语句中,描写箫声的是 舞幽壑之潜蛟

《前赤壁赋》中引起“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是“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17-84 《前赤壁赋》用来写景、抒情、说理的主要自然景物是 江水、明月、清风 出现于《前赤壁赋》的叠字中,作者用以表现泛舟之乐的是 浩浩

散文作品中,作者对地理背景将错就错,借以抒写自己怀抱的是 《前赤壁赋》17-85 《先妣事略》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 细节描写 18-93

《先妣事略》:“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这段文字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细节描写 《先妣事略》的语句中,表现母亲俭朴特点的是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18-93 《先妣事略》一文中,“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的人物是 周孺人 作品中,作者以简略的叙事不动声色地刻画人物的是 《先妣事略》 18-92 作品中,主要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是《先妣事略》18-93

《先妣事略》的句子中,属于细节描写的是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18-91 《先妣事略》的语句中,属于作者直接抒情的是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 《先妣事略》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先妣事略》:“入城,则缉纟卢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这里表现的母亲的品德是 勤劳 《先批事略》语句中,兼有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是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早雁》中,用来暗示统治者腐败无能、冷漠无情的景象是 仙掌月明,长门灯暗 37-184

《早雁》中隐含着作者对君王腐败堕落、朝廷对百姓漠不关心的愤慨之情的一联是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37-184 《早雁》中,“仙掌月明”句所用的典故是 汉武帝铸铜仙人承接甘露 《早雁》是一首 七言律诗 37-183

《早雁》中,暗寓百姓纷纷逃难、流离失所的诗句是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早雁》所描写的景象中,象征着边民流离失所的是 云外惊飞

《早雁》中表现敌人猖狂、朝廷无能,以致边民有家难归的一联是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37-184 《早雁》的中心旨意是 关心难民 37-184

《早雁》“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的深层含义是 告诫难民暂勿北归 《早雁》中,运用典故抒情的诗句是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37-184

《早雁》中,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归的诗句是 岂逐春风一一回-能随着春风回来吗?不能,因被外族侵略,有家难回 诗篇中,托物言志,表达忧国忧民心情的咏物之作是 《早雁》 作者 杜牧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情景交融的方式是 融情入景 39-189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抒情的着眼点是 心理活动 39-189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邀,归思难收”在全词的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句中,借景抒情,寄托青春不再、人生如寄之感慨的是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39-189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直接抒写羁旅之愁、思乡之情的词句是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八声甘州》中,融贯上下片的词语是 登高临远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贯穿全词的句子是 不忍登高临远 《八声甘州》中,开始转换角度、从“对面写起”的词句是 想佳人、妆楼顒望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词句中,借景抒情的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39-189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描写心理活动的特点是先写对方,再写自己 作者柳永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中,体现夫妇感情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词句是 旧栖新垅两依依 40-192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词句中,借景抒情的是 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的抒情方法是 借叙事抒情 《鹧鸪天》“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所用的抒情方法是 借比喻抒情 《鹧鸪天》中,“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抒情方法是 借举止抒情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一首 悼亡词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在构思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始终关合 自己与亡妻 40-192 《鹧鸪天》中的词句,含有“琴瑟知音”这一典故的是 梧桐半死清霜后 作者贺铸

《我愿是一条急流》中,“同暴风雨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即使被轻易毁灭”等诗句体现了“我”的 献身精神 47-215 《我愿是一条急流》诗人的自喻中,与“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根常春藤”相应的是 城堡的废墟 P215 诗句中,出自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的是 在幽谷中隐藏,饱受风雨的打击47-214

《我愿是一条急流》中作者曾用“云朵”、“大旗”作双重自喻,在下列喻指爱人的意象中,与之相对应的是 太阳 47-215 《我愿是一条急流》中,“急流”、“荒林”、“废墟”、“草棚”、“云朵”的形象显得荒芜、简陋、残缺,这是为了表达“我”的 虔诚 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是一首 爱情诗

《我愿是一条急流》的意象中,用来比喻“我的爱人”的是 烈火

《我愿是一条急流》诗句中,描述“云朵”、“大旗”的是 在旷野的上空,疲倦地傲然停立 47-214 《冯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排比 《冯谖客孟尝君》:“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排比 12-58 《冯谖客孟尝君》中,总体而言,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目的是 有意试探孟尝君12-62 《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 探求知己,以展怀抱 《冯谖客孟尝君》情节中,能够显示孟尝君礼贤下士品格的是 弹铗三歌

《冯谖客孟尝君》中,先写冯谖“无好”、“无能”,再三弹铗,要求提高待遇,然后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使之“无纤介之祸”。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欲扬先抑

《冯谖客孟尝君》的情节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尽烧债券 12-58 《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出自《战国策》中的 齐策

《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就国于薛’’意味着 失去齐王信任,罢官归去12-58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文中,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理由是 备四境之难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表达的意思是“夷夏有别”的观念 P81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文选自《资治通鉴》 16-82

文章中,主要通过对话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哭小弟》:“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怕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细节描写 《哭小弟》:“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这段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整理版)031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n2vh6542y8qp211384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