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
课前复习: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2.弄懂凸透镜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重 点: 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 点: 根据猜测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实像和虚像 课前复习学案:
1.什么叫凸透镜的焦距?用 符号表示。什么叫物距?用 符号表示。什么叫像距?用 符号表示。
2. 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 、 的 像。
3.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 、 的 像。 4.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 、 的 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二、设计实验
1、测量出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_ _cm
2、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厘米处不动,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3、使烛焰逐次靠近透镜,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4、改变物距重复以上过程。
5、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量物距。并记录。
三.实验探究:
1、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0 cm以外的地方,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像距v(cm) 分析数据并找出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2. 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等于20 cm处的地方,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像距v(cm) 3. 把蜡烛放在10 cm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像距v(cm) 分析数据并找出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 4. 把蜡烛放在u=10 cm处的地方,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像距v(cm) 分析数据并找出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 5. 把蜡烛放在u<10 cm处的地方,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像距v(cm) 归纳实验:(一个重要结论) 物距变__,像距变_,像变__;物距变__,像距变__,像变__。 反馈练习: (1)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处,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__处,光屏上出现等大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__处,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_____处时,光屏上不会成像。
B A C F 2f D F 光屏
(2)如图,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距不断_____,像的大小不断______,要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光屏应当向_ (填:左或右)移动;当物距____________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B A C F 2f D F 光屏
(3)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
﹙4﹚某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发现在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有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6cm B.10cm C.25cm D.无法确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