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异化:它是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并作为一种
外在的异己力量反对主体本身的过程。
2分工:它是社会生产体系中各种劳动形式的划分。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
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
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5革命:是以一种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个时代彼此更迭的思想;革命从它最全面的意
义来说,是从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剧变性的跃进。
6市民社会:它是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常用术语,表示当时社会中的经济关系,财产
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表示经济关系、分配关系,成熟期著作中用经济基础取而代之。
7劳动:劳动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
的生产活动,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8经济基础: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
和。
9国家:国家的本质是在一个有限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一个或多个民族,为了存在和发
展而结成的稳定、独立的有机关系体,以及附属于这个关系体的土地、文明和公共设施统称。(马克思----:“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10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他们所处地位不同,
一个集团能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1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二、简答 三、论述
1 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原因。
一、为了适应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二、批判费尔巴哈哲学中的错误观点;三、把哲学
从哲学家书斋中解放出来。
2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的中心思想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说明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 三、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特点;
四、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3 资产阶级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资产阶级产生的三个阶段:一、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二、工场手工业主;三、现代资产者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发展:一、被压迫的等级;二、同贵族相抗衡的势力;三、统治阶级 4 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律
一、从生产结果来看,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二、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行为与劳动者
相异化;三、从人的本质来看,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四、从人际关系来看,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 5 如何正确理解人的本质
一、人的本质不是天赋,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二、人的本质会随着社会关系的
变动而变动;三、不存在一般共同的人的本质。 6 如何理解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 一、人—实践--- 教育、环境
二、说明“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三、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7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
一、资产阶级以商品交换关系代替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 二、它充分发挥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性;
三、它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变革生产关系,社会关系; 四、它开拓了世界市场---使生产、消费世界性;使各民族精神产品世界性,打破民族狭隘性; 五、他把野蛮民族卷入到文明中来; 六、他建立的巨大的城市;
七、他建立了统一的资产阶级国家; 八、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性发展。 8 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
一、1842-1843年间,马克思遇到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二、为了批判当时法
国的各种错误思潮;三、马克思进行哲学深入研究的结果。
9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概括
一、揭示出社会形态的构成以及其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
系的客观性以及它的派生性; B 经济基础的概念,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
二、阐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根本原因---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于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于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B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三、阐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可以
精确研究和认识的。
四、说明社会形态发展由低级向高级的四个阶段。 五、说明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
10 《共产党宣言》中批判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的五种谬论 一、驳斥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的谬论;
二、批判??把消灭资产阶级的教育说成是消灭一切教育的谬论; 三、批判??要消灭家庭的谬论;
四、批判??要取消祖国、民族的谬论; 五、批判资产阶级的永恒真理论。
11 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3条)
1 阶级的存在仅仅与生产力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
2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 ○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
12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13 费尔巴哈是如何理解实践的 一、把理论活动本身看成是实践; 二、把利己主义活动看成是实践;
三、把生理活动,如吃、喝看成是实践。 14 原初历史关系四要素(《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
二、由新需要而产生的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三、人类自身的生产,既人类的繁殖; 四、人类社会关系的生产。 15 法国启蒙学者的自由主张 16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意义 17 欧文的基本思想
一、他认为人的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 二、看到了公认的奴隶地位;
三、初步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四、批判私有制、宗教和现有的婚姻形式; 五、提到向共产主过度的具体措施。 四、材料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