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文科7本书必修1-5选修课-1、1-2,理科8本书:必修1-5,选修2-1/2-2/2-3 考点分布:
必修1:集合(定义、集合间关系)高考5分选择题,高一考试中5分选择+一道大题 函数(概念、性质)对指幂函数和复数导数结合的在高考中会考40-50分,包括2道选择和一道大题12-14分;高一考试中会选择10分+2道大题 必修2:空间几何:文科:三视图选择题5分。+大题12分证明题
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不单独考,会和选修课本中的圆锥曲线与方程结合考最后一道大题14分
必修3:算法与程序图:高考中5分选择,高一考试5分选择+一道大题 统计:填空4分
概率:文科必考选择+大题17分(此知识点容易听懂但是学生容易眼高手低爱错题)
必修4:三角函数:选择题第6/7题图像平行变换5分+大题第一题12分
平面向量:文科必考填空题4分,理科一般是是考选修中的空间向量 必修5:解三角形;一个填空或者选择题
数列:等差、等比数列选择5分+一道大题12分 不等式:线性规划选择/填空题 选修1-1:简易逻辑:文科选择10分 导数:一道大题12分
圆锥曲线:12分大题+5分选择(第11/12题) 复数:选择5分 选修1-2:基本不考
选修2-1:简易逻辑:5分选择
圆锥曲线:5分选择+一道大题12分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选择题5分/填空题4分+一道大题 选修2-2:导数运用:一个选择+一道大题 概率:5分选择+一道大题 选修2-3 不考
数学高三一轮复习是按世纪金榜为提纲复习专项,若学生全面在天材学习需要课时:集合2小时、函数与导数20小时、三角函数10小时、平面向量4小时、数列16小时、不等式线性规划4小时、立体几何8小时、平面解析几何16小时、算法1小时、统计1小时、概率8小时
高中物理总结
高考物理89分,7个不定项选择题28分,1个实验题11-13分,2个大计算题35分,2个小计算16分。
必修1、必修2是都学,学习力学、动能等占分40%,选修1:人文物理(文科会考)选修3-1和3-2:物理电磁学35%-40%,选修3-3热学和气体和选修3-4光学和机械波在高考中考最后的两个选做计算题。
高一是打基础的一年,在高考中基本所有题都会用上高一的知识点,高二讲的很快,高三第一轮复习串知识点,第二轮复习讲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轮是考试为主。
高中化学总结
1
化学在高考中78分,必做70分,选做8分。必做中选择7题,共28分,三道大题42分,包括一个化学实验、一个原电综合题、一个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选做一个题基本是有机化学题,外国语高中的学生会选做化学与技术的题。
必修1和必修2是都要学,高考中占40分,必修1:物质的两、电解质、氧化剂和还原剂、元素和化合物(方程式很多),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选修中化学反应原理是都必须要学,有30分:原电池、化学平衡(等效平衡),选修中物质结构和有机化合物是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的。
高中语文总结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语感占到70-80%,冲击一本的孩子语文成绩应该在
120分左右。
(1)六种病句类型,基础知识是每年高考的要点和难点
(2)山东的高考所用的3个版本,人教版、苏教版、凤凰传媒
(3)必修1-5,每册是四个单元,3篇讲读,2篇自读,对于所涉及的知识要熟练掌握。 高考涉及范围,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史记》,五本必修。摒弃课本无用论,而是要加强教材的复习,古诗文的复习,从教材和总挖掘题材,必修课本知识点的串讲大约10次课,选修大约2次课。
(4)重视每一轮复习,一轮复习主要是从基础串讲,二轮复习是对一轮复习的一个巩固,基础知识字形、字音、词语、熟语成语、标点、病句均是高考的知识点
(5)常见成语的罕见意义以及罕见成语的常见意义已成为近两年考试的常见题型,所以平时多注意加强积累。
(6)关于文言文方面要注意实词和虚词的综合运用,整理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知识点和常规用法以及非常规用法。
(7)作文的解读: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是两种常见的形式,语文的几个步骤:审题—结构—语言——总体提高。议论文容易得分,只要结构不出问题就能得分,对于记叙文要求要高一些,要随时的补充一些时代的特色。
(8)阅读理解的解读:把握住议论和抒情点就是把握住了题眼,夯实基础全面提升,抓住文章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解读。
高中英语总结
(1)高中英语总计10本教材,其中必修1-5,选修6-10,必修教材主要是词组、语法的积累,选修8以后的内容几乎不再讲解,选修6-8为1-5的拓展。 (2)高中内容必考3500个单词,单词不脱离课本,(黑体字)的单词是四会词汇,必须掌握
(3)04年新课改后,英语改变的是知识的灵活运用,主要体现在语法、单词、句型的活学活用。
(4)很多学生英语不好的原因:语法知识的混乱、阅读习惯的不好、本身对英语就没有兴趣。
英语试卷的解读
(1)高考英语试卷总分150分,第一卷105分,听力占30分,单选题占15分,15个单选题,有12个涉及到语法的考查,另一方面东此次住,动词和形容词词组和的辨析,
2
定语从句,名词从句、以及八大状语从句也是考试的重点,冠词为每年的必考题型 (2)、考察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的用法。代词方面主要考察不定代词、冠词、主谓一致、倒装的用法。
(3)加强单词的记忆技巧,同根词组的记忆辨析。
(4)完形填空20个,好学生错5个左右,要保证得分知识点不能掌握的太凌乱。讲究答题技巧,不看选项通读一遍文章,关注时态的变换。
(5)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占40分,总计4篇,每篇5个选择题,一般前两篇是记叙文性质,讲述一些小故事,第三篇是议论文,第四篇四科普性质的文章,建议学生先看题,再读文章,提高做题的速度。
(6)第二卷涉及的任务型阅读是很多学生的失分点,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1)给文章定义最佳标题(2)单词替换,找一个相近的单词替换文章中所给的单词(3)填空,这是让很多学生崩溃的一个题目,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英语基本功(4)自我观点的表达(5)翻译(这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的一个全面考核)
(7)作文,近几年高考出现的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话题作文、图标作文、书信、漫画图画作文,写好作文的关键一点就是要积累经典的句子,把握好文章的基本结构,牛头凤尾猪肚子,整洁干净的三段式结构,平时有计划和规划的背诵优秀作文的亮点句型,考试时才有话可说,有得分的亮点。
(8)注重一次多义,用单词造句背诵,准备语法本和单词本随时总结,一个语法点大约2次课,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的课时安排也不一样。
文综总结
文综总分240分
(1)地理主要是3本必修,6本选修,今年占78分
必修一主要是学习自然地理,主要讲解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运动、地壳运动、经常以选择等基础性题目出题。
(2)必修2主要是人文地理,讲解人口、城市、农业、交通等知识点
(3)必修3主要是区域地理的讲解,这本书经常出大题,涉及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部分
(4)地理考试所涉及的两道大题,第26题占25分,区域地理是主要的考察点,最后一道大题35分,是地理、历史和政治的综合考查。
(5)很多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在高一的时候出现的问题比较多,不会看地图大题,建议学生准备高考专用地图,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必修一10次课讲解知识点,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大约各需要5次课讲解高考考点,选修2次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6)二轮复习侧重历年的考点和难点进行梳理,通过5次课给孩子梳理答题技巧和应试心态,让学生能发挥出实际水平是很关键的一点。
地理和历史在高考中各占78分,政治占84分。选择题每个4分,总计8个,涉及32分,(其中自然地理和认为地理各占一半)
(7)对于考试中所涉及的选做题主要是环境保护、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点较多,这就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和加深,补全学生的知识漏洞,记住轮廓和一些标志性的图记以提高地理思维。
3
中考
数学
初中数学共学习6册书,中考数学难易比例5:3:2。数学授课方式:先讲后练(基础差型学生)先练后讲(基础好型学生) 初一
1、上册:学习代数,分为有理数和一元一次方程。
(1)有理数: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选择、填空)
(2)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3)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2、下册:整式的运算(加、减、乘、除、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三角形全等:定理五个(4个普通三角形、1个直角三角形)证明过程及步骤是重点。
初二
1、上册:实数、解直角三角形、一次函数 实数:有理数、无理数(定义要清楚)、解平方根、立方根(填空选择及大题穿插考查)、科学计数法
一次函数:初中第一次接触函数,重难点,与初三的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联系 2、下册:因式分解(定义、方法),分式(涉及通分约分、解分式方程),不等式,相似三角形(3个判定定理)、黄金分割 初三
1、上册(1) 一元二次方程,涉及计算题和应用题,初中数学的重点(2)反比例函数
2、下册:二次函数、圆(中考必考大题)
英 语
一、教材设置:
初中英语,共5本书
初一上册,共12单元,考查语法点数词、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名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下册,共12单元,考查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考查句型,祈使句 、感叹句。
初二英语考查的语法点较多,也是学习的重难点。上册,共10单元,主要考查的语法点,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经常涉及as…as句型。下册,共10单元,考查的重难点很多,三个时态的的考查,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以及句型反义疑问句
初三一本书,共15单元,学习重点是增加词汇量和阅读量,形似短语的应用,比如used to do&be used to doing,反义疑问句的应用。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