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考察家乡的环境
【教学目标】
1. 经历调查家乡环境(水)污染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2. 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 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采集水样的瓶子(自带),放大镜,显微镜。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考察水资源污染的地点,有关家乡水域污染的图片或短片。 【教学过程】
一、 激发考察的兴趣
1.我们看了很多有关水域污染的资料,也研究了垃圾处理问题,但是我们还没有系统地考察过我们身边的自然水域的情况。
2.以你们以往的经验看,从哪些现象可以判断水域被污染了?推断一下,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考察家乡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二、 确定考察活动的主题
1.有关水的污染,你们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考察活动,或者打算考察水污染的几个方面?
学生讨论,口头形成小组活动计划。 2.交流。
教师指导:在思考考察项目的时候要想一想,需要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我们能找到吗?
3.各小组编写考察计划,设计考察项目表。 教师指导:
(1)考察计划的指导:
考察计划要注明的几个方面:时间、地点、考察人员、器材准备、考察项目、检测方法、小组分工,考虑安全问题……
29
(水污染考察表详见表格设计示例部分) (2)考察技术的指导。 A.实地考察
看教材第 32页,回答学生的疑问。 B.水样观察
看教材第 24页,回答学生的疑问。 三、小组考察活动
小组活动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取样时要注意安全,如果水平面比较低,可以选择用吊桶取样。观察检测活动时,要离水域稍微远一些,方便小组成员活动。
推荐地点:如果临近河、湖可以选择河、湖的水样来考察。也可以选择井水,或者小区周围的小溪。
(备注:下一节课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开展点评活动)
教学反思:
30
第三单元 宇 宙
3.1 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能根据资料的特征整理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在讨论交流中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球的信息;能创造性地制作自己的“月球卡”;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1. 交流有关月球的已有经验。
(1) 背几首有关月亮的古诗,说几个关于月亮的故事。 (2) 关于月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3) 引导语: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出示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4) 说说地球有几个卫星(能区别人造地球卫星)。
(5) 引导语: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不断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
2.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 交流有关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资料。
31
(2) 讨论:说说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3) 阅读教材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4) 讨论:你们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5) 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月球的工具吗? 3. 交流有关月球的其他信息。
(1) 交流(简要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交流活动不宜过长)。 (2) 教师根据学生们的交流内容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小组内将课前搜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4) 观察信息的差异,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对信息差异的看法。 4. 制作“月球卡”。
(1) 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思考自己的“月球卡”如何去 设计? (2)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构思。
(3) 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5. 延伸活动。
(1) 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 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 请大家继续收集更多的相关资
料。
教学反思: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