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2:22: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资阳市高中2016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Al-27 Cl-35.5 Cu-64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Na2CO3热溶液呈碱性,有助于除去餐具油污 B. 高纯度单质硅制成光导纤维,可以传输信息 C. 钢铁的电化学腐蚀比较普遍,危害也较大 D. 蛋白质在人体内分解,最后主要生成尿素排出体外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CO3+H2O?HCO3+OH,加热促进水解,碱性增强,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所以能用于清洗油污,故A正确; B项、光导纤维的成分为二氧化硅,而Si为半导体材料,故B错误;

C项、电化学腐蚀加速负极金属被腐蚀,比化学腐蚀快,危害更大,故C正确;

D项、蛋白质氧化分解时可提供能量,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尿素等,尿素通过尿液排出,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解答时要注意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历来是考查的热点,B项为易错点,注意知识的积累是关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B. 聚氯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 C. 可用蒸馏水来鉴别溴苯和苯

D. 1 molHOOCCH(OH)CH2COOH可与3 mol NaHCO3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丙烯分子中含有-CH3,故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

B项、聚氯乙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2﹣

C项、因溴苯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可用蒸馏水鉴别,C正确; D项、HOOCCH(OH)CH2COOH中只有2个-COOH与NaHCO3发生反应,则1mol该物质可与2molNaHCO3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从甲烷、乙烯、苯和乙炔的结构特点判断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含0.2 mol Na2O和0.8 molNa2O2的混合物中离子总数为3NA B. 标准状况下,22.4LCH2Cl2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C. 1L1mol·L-1CH3CH2OH水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NA D. 将71gCl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Na2O和Na2O2均由2个钠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构成,故0.2 mol Na2O和0.8 molNa2O2的混合物中含3mol离子,即混合物中离子总数为3NA个,故A正确;

B项、标况下二氯甲烷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 C项、1L 1mol·LCH3CH2OH水溶液中含乙醇分子1mol,由于CH3CH2OH和水中均含有-OH,故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NA,故C错误;

D项、71g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常温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时转移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注意物质结构的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等,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4.在中学化学实验条件下,下列实验内容(装置、操作或现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1

A. 实验室收集干燥氯化氢 B. 证明装置气密性

C. 灼烧海带固体 D. 配制氯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氯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项、关闭止水夹,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会在长颈漏斗中形成稳定的液面差,故B正确;

C项、灼烧海带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在蒸发皿中进行,故C错误; D项、容量瓶是精量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物质的制取、气体的收集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 5.在电镀车间的含铬酸性废水中,铬的存在形式有Cr(Ⅵ)和Cr(Ⅲ)两种,其中以Cr(Ⅵ)的毒性最大。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如图,铬最终以Cr(OH)3沉淀除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为阳极,反应为Fe-2e-=Fe2+

B. 阴极反应为Cr2O7+7H2O+6e=2Cr(OH)3↓+8OH C. 阳极每转移3mol电子,可处理Cr(Ⅵ)物质的量为1mol D. 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穿过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的原理是利用铁棒作阳极,在电解过程中,阳极上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2-

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将六价铬离子还原成三价铬离子,亚铁离子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同时由于阴极上水放电生成氢气产生OH-,OH-与溶液中Cr3+、Fe3+反应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析出,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详解】A项、在电解过程中,阳极上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式为Fe-2e=Fe,故A正确;

B项、Cr2O7在阳极区被Fe还原为Cr,阴极上水放电放电生成氢气产生OH,电极反应式为2H2O+2e-= H2↑+2 OH-,故B错误;

C项、阳极每转移3mol电子,有1.5mol Fe2+生成,由离子方程式Cr2O72-+6Fe2++14H+=2Cr3+ +7H2O+6Fe3+可知,1.5mol Fe2+还原0.25molCr2O72-,即可处理Cr(Ⅵ)物质的量为0.5mol,故C错误;

D项、Cr2O7在阳极区与Fe反应生成Cr和Fe,阴极区水放电生成氢气产生OH,Cr和Fe

-2-

2+

3+

3+

-3+

3+

2-

2+

3+

-2+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区,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该离子交换膜不是质子交换膜而是阳离子交换膜,故D错误。 故选A。

6.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B的气态氢化物是工业上合成硝酸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和C两原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 B. A的氧化物电子式为C. 原子半径:A>B>C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A 【答案】D 【解析】 【分析】

依题意,A、B、C为短周期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是工业上合成硝酸的重要原料,则B为N元素,从A、B、C的相对位置看,A为Si元素、C为S元素。

【详解】A项、N元素和S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两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故A错误;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nw5k0q89d9da6a52gje3fmdy9ulfu00gl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