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5伯牙绝弦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2:47: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5《伯牙绝弦》教案

荷尧中心小学 文艳华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悟、情景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音乐《高山流水》 2.学生准备: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古文化如璀璨的珍珠,熠熠闪光。瞧,这颗颗珍珠,你能将它收入囊中吗? 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

(1)海内存知己, 。 (2)桃花潭水深千尺, 。 (3)又送王孙去, 。 (4)有朋自远方来, 。 (5)士为 者死。

2.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教师在黑板中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伯牙绝弦”。板书课题

3.了解伯牙,解释“绝”是什么意思?(断绝)“绝弦”是什么意思呢?(割断琴弦)师:“绝弦”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其实还指不再弹。

4.伯牙是名满天下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要绝弦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一)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大声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碰到难读地方的多读几遍。 2.读通顺了吗?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顿来练练。如有必要,个别难句如“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可带读。

3.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评价1: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开了很好的头,谁还想读一读?

评价2:读文言文我们要读出停顿与节奏,才能让人感受到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4.全班齐读,教师评价。 (二)读懂课文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又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右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自己琢磨??) 教师小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你们看,这位同学,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追问:那课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再读全文。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前四句)

1.几遍读下来,我们已经知道文章写了哪两个人?板书:伯牙 钟子期 钟子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钟子期,楚国人,生活在汉水边,是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2.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

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别人是怎么夸奖他的?(想象说话)

3.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 教师引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这一句,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1)读读这句话,想想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听?

评:真好,你把古文内容理解了。从哪个词看出是心里想到?(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时钟子期的脑中浮现出了什么样高山?(板书:高山) (出示: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巍峨耸立、巍然屹立、雄伟挺拔)齐读词语。 (3)你看,那么多画面钟子期用哪一个词表达出来的?(“峨峨兮”)这古人写话如此简洁,这就是古文的魅力。除了“峨峨兮”还从哪个词感受到山的高?(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泰山巍峨的气势来。

(4)当伯牙的琴声表现高山,钟子期就能感受高山的磅礴,真是善听的子期啊!从钟子期的话中哪里还能看出他善听?

善哉,是什么意思?(好啊)还可以说是(真行啊??)你来读一读 评:我分明听出了你的朗读中对伯牙的赞美。谁也来赞美?指名读。 如此动听的琴声,子期这样赞叹,齐——(生齐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5)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句还有个语气词——“兮”,为什么短短的句子连用了两个语气词呢?

你来读出两个词的味道。指名读

5.同学们,读书就应该刚才这样,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从这句话中我们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出示: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个句子跟刚才那句句式类似,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

(1)指名读。

评:我听出了你的赞叹。你把江河强调出来了,能说说原因吗?(长江、黄河) 评:当读到“洋洋兮”你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读,读出了江河的那种浩荡之气。

(2)我们的课后资料里就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最有名的音乐家,那么,作为一位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是表现了高山流水。请你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肯定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景色呢?

教师小结:伯牙的琴声中有自己高远志向的表白,有内心怀才不遇的郁闷,有对亲人绵绵不绝的思念,更有对大自然美丽风景的赞美。

(3)句式练习: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 教师引读: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6.小结: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懂,这就是——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不管伯牙心里想着什么,子期都知道。

“念”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个字跟“念”的意思相近?“必得之”呢?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样的朋友,我们就称之为——知音。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

伯牙心里所想所念,钟子期都知道。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读),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生读)

(2)同学们,善鼓琴的伯牙用琴声表现的不仅是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透过他的琴声,你还听出了什么?

小结:古人往往以琴言志,表现高山,说明自己有高山般的远大志向,表现江河,说明自己有江河般的胸怀。而这些,子期都听懂了,所以说,再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不仅仅是伯牙的知音,更是伯牙的—知心啊! 其实,伯牙与子期的相逢只是偶然,读读屏幕上的文字,会对他们有所了解。 7.“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欣喜万分。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岂一个喜字了得!来,让我们伴着《高山流水》的乐曲,轮读课文的1—4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时的欣喜若狂。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最后一句)

搜索更多关于: 25伯牙绝弦教案 的文档
25伯牙绝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o03r0rt427d82v9y96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