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汇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6:08: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备课人 李建娥 时间 课型 班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常见的双壳类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入 (3分钟) 教师活动 1.出示谜语:“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2.利用PPT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是否有相似性? 3.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 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观察和生活实例找到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分组实验:结合书上12页图片,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明确双壳类的结构及其功能。 提出思考问题,供小组讨论:其各结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是“蜗牛”。 观察、思考、做出假设。 设计意图 设疑诱思,激发学生兴趣。 (一)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15分钟) 观察、填写表格。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完成讨论题。 对活体缢蛏进行多感官参与的观察,构与生存环境有何关系?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2.靠什么结构运动? 3.靠什么结构呼吸? 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 1.依据经验推测其具有保护作用。 2.靠足缓慢运动。 3.用鳃呼吸。 4.推测: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思考、分析、判断、填写表格。 获得实验能力的提高。 (二)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 (10分钟) 在观察双壳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书上13页石鳖、蜗牛和乌贼的图片, 提出思考问题: 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 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 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在PPT上补充这三种动物的结构图片,教师给出适当地补充,学生在进行对比观察的同时 完成表格。(表格附后) 使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软体动物之间的相似和不同,通过对其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分析,强化“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 1.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 2.提示学生这些相同点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主要特征提升出类群名称: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4.板书: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5分钟) 通过比较、归纳、完成软体概括可以得出这动物概念样的结论:它们的的构建。 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分钟) 阅读教材13页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结阅读、讨论、记录、合生活经验自由发言,归纳、总结软交流。 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如钉螺。 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认识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也可以通过概念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软体动物。作为动通过阅读,提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 课堂小结 (1分钟) 倾听、回忆、认同。 再次落实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丰富的多样性以适应其生活环境。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

一、实验: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二、常见的软体动物

贝壳数量及作用 有无外套膜及其作用 身体是否柔软 足的种类 石鳖 8个覆瓦状排列的贝壳;保护 有,保护 身体柔软 腹足 蜗牛 一片;保护 有,保护 身体柔软 腹足 征这一难点。 乌贼 有退化的贝壳海螵蛸;支持 有,保护 身体柔软 腕足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四、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养殖业――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疾病传播 教学反思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备课人 李建娥 时间 课型 班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节肢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五、教学过程 第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是“节肢动物”。 期待进入新的学习。 认真观察、填写表格。 比较、判断出七星瓢虫和蝗虫相似度高。 思考。 设计意图 提供资料,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 有一类群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已经(2分钟) 被命名的达到120多万种,占动物界的80% 左右,而且许多种类尚未被人们所记载,它们分布最为广泛,在海洋、淡水、陆地、土壤、空中以及动、植物体内外,都有它们的踪迹,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也无处不在,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是哪一类群呢? 它们为何有这样一个名字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观察一些它们中的代表生物,获得解答。 (一)观察与思考 (10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总结归纳完成书上15页表格。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横向比较表格中的几种动物,找出相似程度高的动物。 讲解:七星瓢虫和蝗虫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我们常常在生活中看到的“虫子”是不是就是昆虫呢?昆虫有哪些特征?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去除前概念,建构科学概念。 (二)昆虫的主要特征 (10分钟) 以蝗虫为例,试着描述昆虫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在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在PPT上出示观察提纲: 1.蝗虫身体分哪三个部分? 2.头部有哪些结构? 3.胸部有几对翅?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4.腹部有什么结构? 5.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否受限制,如何解决? 6.蝗虫是如何呼吸的?呼吸器官是什么?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教师用模型和PPT进行整合,展示多种昆虫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 分部观察,由前到后、由表及里,边观察边讨论。 1.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2.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 3.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分节的足,尤其是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有两对翅膀,适于飞行。 4.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还有听觉器官和生殖器官。 5.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6.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 讨论回答,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由特性到共性,再由共性来判断特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以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8分钟) 节肢动物除了昆虫外,还包括其他类群。 例如蜘蛛、虾、蜈蚣等等,虽然外形和结构有差别,但这些动物都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因此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就因为附肢分节而得名。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6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知道节肢动阅读、讨论、交流。 通过阅物与人类有何关系呢? 读,提取利用多媒体展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图相关信片,总结节肢动物对人有益及有害的方面。 息,并对1.食用: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 信息进行2.传粉: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有效地整植物传播花粉。 理和归3.药用: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纳。

搜索更多关于: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汇总 的文档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oe3h3b7uo8az813jgo32teb88j4b1005s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