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猫的故事》) 小结: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法国文学家狄德罗也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依据文章所提供的具体情境,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要准确把握住抒情的时机、火候,要在非抒情不可,不抒情则难以表达主观情绪时才去运用。游离文章内容以外的抒情,常常显得别扭、生硬,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好。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你选的事是否可以以“真情”动人。) 五、思想碰撞,表达“动人的事”
请同学们把刚才自认为动人的事,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加以修改完善,写一个200字左右片段,关键是抓住特点,能打动人。
温馨提示:1.独立构思 2.组内循环 3.推选佳作 [例文展示]
1. 出示例文,与学生交流,评价优缺点。
母亲转换阳光
星期天早上,初冬的阳光像一床薄毯子,懒洋洋地盖在人的身上。
我抱出自己的被子,把它晾在绳子的左端,那里是阳光最好的位置。看着被子在阳光下惬意地享受日光浴,我觉得应该把母亲的被子也抱出来晒一下。抱出母亲那床棉被,我把它晾在绳子的右边。
等我因事外出回到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家里静悄悄的。忽然电话铃响了,是母亲:“我在菜市场,今天的鱼好像不新鲜,买点鸡肉吧?再买点你喜欢吃的烤鸭??”我不耐烦地说:“妈,您还有别的事吗?我累着呢。”母亲停了一会带着歉意说:“我出去时忘记收被子,你去收了吧。然后好好休息,我回去做饭。”
楼下的绳子上,我的被子摸上去热乎乎的,还留着太阳那温暖柔软的气息。可是,我的被子怎么跑到右边?明明记得上午我把它晾在左边的,难道被子自己偷偷学会了“乾坤大挪移”?
看到天上笑眯眯的太阳,我恍然大悟:中午时分太阳转换了位置,一定是母亲把我们的被子随着太阳也换了位置。一瞬间,我的心无比难过,僵硬的站在那里,慢慢的双眼湿润了??
在这个温暖的初冬的下午,抱着蓬松柔软的被子,我分明闻到了暖暖的阳光的味道,也嗅到了暖暖的母亲的味道??
2.学生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佳作,读后,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再修改,再读,再点评。 六、学过留痕,感悟“动人的事”
这节关于写件“动人的事”的作文指导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结束语:
古罗马诗人、批评家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要想打动别人,就要先打动自己。很难想象,一篇连自己也感动不了的文章能打动别人?感情真挚的
4
作文,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当你有了真切的心理体验,你的语言就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流淌出来,感动自己,感染别人,必能写出动人的事! 同学们,希望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借鉴,定能写出更动人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写作指导课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尤其是让学生通过学过的课文来谈论、探究这些课文或片段动人的原因,学生有据可依,并由此归纳总结出作者能够打动人的一些写作方法,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的说出例文及学过的课文动人的原因及作者的一些写作方法,但是,在实际的片段写作训练环节中,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效果不是很好,我觉得可以在“方法引航,如何以事动人”环节中,每讲解一种方法就进行简短的片段写作训练,最后再进行综合运用训练,这样更有针对性,但时间上一定要把握好。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