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组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6:04: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关于金融危机下掀起的“马克思热”的看法的调查

前言

由于经济危机等问题的出现,西方社会出现了一潮又一潮的“马克思热”,结

合本学期在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了解。而考虑到目前的“马克思热”的现状,我们尤其针对大学生(在本校则是经济学院的大学生)展开了调查,并作出了讨论和结论。

通常,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致体现在哲学、政治和经济方面,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通常作为一整块。为了更有针对性的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选择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这个方向,对经济领域的“马克思热”现象进行学习调查和研究。“马克思热”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掀起浪潮的现象是值得关注的,虽然经济领域并非我们所学的专业,但是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我们对此抱有好奇、不懂和想去了解的兴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认为应该对社会上的热点现象有所思考。所以展开了诸如“马克思热”的现象究竟是仅仅因为金融危机爆发还是另有原因、“马克思热”是否在中国有更热烈的浪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所推崇的原理到底完全不同还是有共通之处、同学们的看法等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当下,这些问题是最具有时效性,而在我们学习研究和分析问题时,与学科又有所联系,具有一定意义。

方法

地 点:经济学院

时 间:2010年10月31日——11月7日 调查对象: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学生

方 法:问卷调查、查阅书籍、搜集资料、采访、小组讨论等

结果与讨论

引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

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广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的博大精深的经典科学体系。

美国的世界性金融危机2008年9月爆发后,马克思及其学说便频繁出现在西方主流媒体上。半年多来,马克思著作在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地持续热销,研究、推崇马克思学说的社会活动正在升温。众多报纸纷纷刊登马克思关于商业和经济的研究文章,称赞他对经济繁荣与衰退的精妙分析。

历史对比:其实在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西方社会的“马克思热”,就已出现。

1995年9月,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世界马克思主义者在巴黎召开了首届马克思大会。

1996年4月,马克思主义大会在伦敦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6000多人出席会议,前后共举行报告会、讨论会达260多场。

1998年5月,在巴黎召开“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1500多人参加会议。以至法国《人道报》刊文称道: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响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

上世纪末,美国剑桥大学的教授们,在校内推选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学人”,投票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本世纪初,美国广播公司进行了“谁是现今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

如今,源自美国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世界再次掀起了“马克思热”,而且不断升温。

推断与讨论:

我们的问卷中有几个问题统计出来的结果显示,大家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程度的,对金融危机的了解也有一些把握。因为调查对象是经济学院的学生,所以对调查的命题的认识和把握也有一定代表性,而在关于某些命题的某些群体性认识中,有令我们感到出乎意料的,比如关于“马克思认为,只要资本主义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而且具有周期性”这个问题,尽管大多

数同学认为马克思对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对马克思理论产生了疑问。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所以,金融危机会周期性发生。但是,众所周知在1997——2007年这十年期间,美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并未发生经济危机,这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已经逐渐延长,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银行监管系统也更加完善,各国政府在财政方面也加大了调控力度,减少了财政赤字以及国际贸易组织如WTO等的成立。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为延缓了金融危机的产生做出了贡献。我们小组讨论认为,从双方面看,都是有道理,但是究其根本,金融危机的发生还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如问题“你认为‘马克思热’的影响是否会给西方经济体制带来新希望、‘新血液’”,大部分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能给西方经济体制带来新的希望和新的血液。经小组分析讨论这一群体认识的原因,我们发现,西方经济学一直提倡需求创造供给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但这并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际上,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西方经济学存在先天缺陷,即使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具有经济滞后性,例如这次在美国产生的次贷危机,国家虽实行了一定的调控措施,但仍然不能够挽救经济危机。

令我们感到最意外的群体认识是在问题“中国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受到比较少的冲击,是否因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中,大部分同学不赞成这个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识呢?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以类似的问题采访了经济学院08级经济学专业的学长蓝天(经济学院副主席),他说出了他的一些看法,我们进行整理并讨论以后认为出现不赞成此命题的认识的原因如下:中国在金融危机下受到较少的危机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并未完全开放,不能和西方国家自由的贸易相比较,同时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相比较与西方国家,力度一直比较大。例如中国的外汇市场从未完全对外开放,实行固定汇率制。加入WTO后,国内的市场是逐步对外开放,国家仍旧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使大部分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免受了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也就是说,并不能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完全意义上就“救”了中国。不过也有一部分同学赞成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尽管这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到8%,且采取了扩张型财政政策。在我们中国,总结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马克思原理的经验教训,遵循马克思的教导,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历史条件,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强劲的稳定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机制和体制优越性在经济危机中变得明显。

目前,世界的经济正处在恢复的态势中,对于我们的问题“你是否认为‘马克思热’会随着金融危机的消退而消退”,调查问卷上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马克思热”不会随着金融危机的消退而消退。西方的主流经济学总是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作一种自然和理想的经济组织形式,因而,它们或者否认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全面危机的可能性,或者把危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政策和行为的偶然失误以及某些外部因素的冲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否认政策和行为的失误以及外部冲击的影响会引发经济危机,但是,它并不满足于对于经济危机的这种现象层面的解释,而是试图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的内在

矛盾运动去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爆发危机的原因、内在的逻辑和演变趋势。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野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暂时的阶段,而支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最终灭亡的整个历史过程的根本动力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和强制性解决,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和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必然形式。

结果:

在经过问卷调查发放与整理,查阅书籍、上网搜集资料以及采访学生代表、小组讨论分析之后,我们从大体上了解了同学们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掀起的“马克思热”这一命题的认识和想法。多数同学认为西方社会的“马克思热”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其深层内涵的,这就是:马克思的理论是科学的真理,他在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已为当今世界的实践所证实,人们需要马克思的理论,以指导他们看清这个世界,看清资本主义,看清这次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实质。

我们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无疑是经典的,那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方面,广大的生产者的消费只限于必需品范围,另一方面,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而尽可能多的生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资产阶级生产的一切矛盾,在普遍的世界市场危机中集中地暴露出来。马克思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的固有的矛盾,是资本的本性。

马克思的理论具有时代意义,我们可以运用其原理在实际的生活中,面对发生的问题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以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来看)都是可以运用的,所以,我们对其不断地深入了解、学习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政治政治经济学原理》 西南大学出版社 《资本论》 人民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百度百科词条亦有贡献

小组成员组成:组长:杨莹秋莎09英语翻译1班0922017

组员:邵巾芮 09英语翻译1班 0922014

王 玲 09英语翻译1班 0922015 徐 琳 09英语翻译1班0922019 向 晨 09英语翻译1班0922018 加依娜 09英语翻译1班0922016 邓平博 09英语翻译1班0922021 邓梦寒 09英语翻译1班0935036

小组成员分工:

杨莹秋莎、邵巾芮、向 晨:问卷设计、分析及调查报告

王 玲、邓梦寒:问卷发放及数据整理,PPT制作

加依娜、邓平博、徐 琳:采访问题设计及采访 杨莹秋莎、邵巾芮、邓梦寒:PPT展示及讲解

搜索更多关于: 小组调查报告 的文档
小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okl542k2a38ccg96pd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