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课题: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
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
重点: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难点: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解决方法:发现法教学,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缺勤登记: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
1
【讲授过程】
学生学、思过程设计 【课前复习】投影显示“农业区位因素” (随着学生的复习一一出现) 【导入新课】学生介绍“水稻的生长习性” 【讲授新课】 一、季风水田农业
1.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水稻农业分布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分布图” 3.指导学生阅读“亚洲人口分布图” 4.提示学生思考: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水稻种植对气候和土地的要求是什么?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还适宜其他农作物生长吗,为什么不选择?水稻种植对劳动力数量有什么要求? 5.引导学生总结本区农业生产的特点。 6.引导学生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7.提醒学生思考:
“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 通过对比商品谷物农业来总结。”(过渡)。 列举农业区位因素。 画图或示意讲解。
阅读示意图,指图说出分布区域。
说出水稻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特征。 说出水稻分布区的人口分布特征。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列举本区农业生产的特点。 列举本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二、商品谷物农业
1. 指导学生阅读“美国地形”和“美国气候示意图”;
提醒学生注意比较两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的相似与区别。 2. 提问:美国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为什么与东亚的主要作物不同?
3. 请学生复习对比中国和美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2
美国农业区主要粮
食作物是什么?什么与东亚的主要作物不同?
4. 请学生大胆推论,农业的一般规律。 5. 自学案例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6. 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案例,归纳美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特点。 7. 讨论:造成中国和美国农业生产区位差异的原因。 8. 指图讲解小麦带和玉米带的一般分布地区。 思考,不要求急于回答。
指图说出美国粮食生产分布地区。
说出美国农业区与东亚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的区别。 说出美国主要粮食作物。 解释原因。
主要列举农业劳动人口、人均耕地的差异。 推测并列举。 自学阅读。
与教师共同分析,完成分析归纳。 讨论并归纳。 与老师共同总结。
列举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位类型。 开放式讨论。 【课堂小结】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
三、比较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