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药品种层出不穷,更新速度加快,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也在不断增多。本课程设置综合了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内容。阐述了合理用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它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着重叙述了合理用药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等涉及到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各论部分介绍了抗菌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口服降血糖药和糖皮质激素等临床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本课程以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为基础,是医学和药学、基础和临床结合的交叉学科,其目的是指导临床医师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实施个体化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本课程为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也适用于临床医师、药师、基层医务人员临床用药的参考。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等涉及到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2.掌握抗菌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口服降血糖药和糖皮质激素等临床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3.能根据病人生理病理状况、药物的药动药效学性质等综合情况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 4.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时数分配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合理用药的概论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合理应用 口服降血糖药的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考试 合计 四、考核要求
按照掌握、熟悉二层次,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题型为1.单选题,2. 多选题,3. 判断说明题,4. 填空题 5.问答题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2 2 2 2 2 4 2 2 2 20 178
第一章 合理用药概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合理用药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和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熟悉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给药时间和合理停药。
课程内容
一、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
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以达到最大疗效和最小的不良 反应。
三、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权衡利弊,合理选药及合理的用药方案,少而精和个 体化原则,联合用药,对症、对因治疗相结合的含义。 四、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药物的两重性,明确诊断。
2.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影响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时间的因素,药物疗程。 3.合理停药的意义和停药方法。
考核知识点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三、影响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时间的因素
考核要求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
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熟悉: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三、如何做到合理用药 掌握:(1)药物的两重性(2)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3)半衰期 熟悉:合理停药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一、简述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简述个体化原则的含义及其理由。合理用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影响药物效应的药物方面和机体方面因素,熟悉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影
179
响因素及严重的不良反应。
课程内容
一、药物方面因素
1.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2.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发生的相互作用,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及其临床意义。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因素及严重的不良反应。
二、机体方面因素
1.生理因素 年令、性别、心理、精神营养状态、昼夜节律(体温、血压、激素分泌,酶的活性等)、个体差异。
2. 疾病因素 胃肠道功能的疾病、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不良、神经功能等 3.遗传因素 代谢酶异常、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
4.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 快速耐受性、耐受性、依赖性(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耐药性。
考核知识点
一、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效的影响。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环节、相互作用的后果及其意义。 三、个体差异的概念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四、联合用药的目的、指征及方案。
考核要求
一、影响药物效应的药物方面因素
掌握: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效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环节及其临床意义。 二、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方面因素
掌握:生理、疾病、遗传因素及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对药效的影响。 熟悉: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影响因素及严重的不良反应。
复习思考题
一、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有哪些?请从药物和机体方面进行说明。
二、药物相互作用分哪几种类型? 请从药动、药效学方面论述药物相互作用环节及其临床意义。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因素及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三、临床上为什么常联合用药?简述联合用药的目的、指征并举例说明。
四、名词解释:竞争性拮抗、耐受性、依赖性(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耐药性。
第三章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药物不良反应各类型的特点。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易引起药源性疾病的药物。了解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估和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课程内容
一、药物不良反应
1.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180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性质分类,A型不良反应和B型不良反应的概念及所包括的类型。 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A型:药动学因素,药效学因素。B型:药物的因素和病人的因素。 二、药源性疾病
1.药源性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量效关系密切型、量效关系不密切型、长期用药致病型和药后效应型。 2.重要脏器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肝脏、肾脏、心脏、肺脏及血液系统损害的疾病的类型及易引起的药物。 三、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四、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监测
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估和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考核知识点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各类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药源性疾病的定义,易引起药源性肝脏、肾脏、心脏和肺脏疾病的药物及预防。
考核要求
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和各类型的特点。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了解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估和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二、药源性疾病
熟悉药源性疾病的定义、易引起药源性疾病的药物及预防。
复习思考题
一、什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分哪几类型?简述每一类型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二、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是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四、什么是药源性疾病?易引起药源性肝脏、肾脏、心脏和肺疾病的药物有哪些?如何预防?
第四章 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老年人药动、药效学特点、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原则。
熟悉小儿、妊娠期妇女药动药效学的特点和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妊娠期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和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了解胎儿药动学特点。
课程内容
一、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1.老年人药动、药效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特点。 2.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原则。 二、小儿的合理用药
1.小儿药动、药效学的特点和小儿药量的计算方法。 2.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 三、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1.胎儿药动学特点。
2.妊娠期妇女的药动学特点,妊娠期用药对胎儿的影响。
18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