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一项小火慢炖的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得是一步一个脚印,像走长征那样走下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几乎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去过。也从来也没有过睡到自然醒的惬意生活,我总是想着可能就因为这一时的懒惰,一切都不同了。所以,我非常谨小慎微,以至于有时会陷入自我纠结中,像是强迫症那样。
如今想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首先在心态上尽量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虽然考研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不能给我们的人生下一个定论。所以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极端,把自己逼到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
而在备考复习方面呢,好多学弟学妹们都在问我备考需要准备什么,在我看来考研大工程,里面的内容实在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近我花费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我的一些考研经验供大家参考。 篇幅比较长,希望大家能够有耐心读完,文章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南京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907)作物学通论 参考书目为:
1、《遗传学》,朱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2、《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顾德兴和蔡庆生主编,2000,南京大学出版社。
3、《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主编,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 4、骆世明主编,农业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土壤学》黄晶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农学概论》,李存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英语复习经验。
⑴单词:英语的单词基础一定要打好,如果单词过不了关,那你其他可以看懂吗??单词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就够了。也可以用app软件。但是这样就会导致玩手机(如果你自制力超强),单词的话到考前也不能停止的。我的单词并没有背好,导致英语后来只有60+,很难过…
⑵阅读:阅读分数很高,所以一定要注重,可以听木糖英语的名师讲解,或者木糖英语的课程,阅读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做题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初次做题还没有什么思路,那就可以多看看真题里面的答案解析考研英语很难,和四六级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所以阅读暑假就可以开始做了,真题反复摸索,自己安排好时间。
⑶作文:谨记踏踏实实写作文,不要到头来依靠模板,模板自己可以整理出来,但也请高大上一点,语法什么不要错误。字体也要写的好看一点,一定有帮助的。
⑷完型:不要看分值少,就不去理会,做题时可以放在最后做,也可以放在第一题去做,但一定要做,因为完型的做题套路其实并不深,只要做几年真题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的简单之处。
⑸新题型:新题型今年超级简单,但是有时候会难,大家平时也要多加练习。
⑹翻译:翻译一般得分都很低,尽力去练习,遵循“信达雅”原则,当时买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使劲练,还是有效果的,信达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也就是说当我们做翻译时,绝对不能简单直译,而是要转换成符合中文习惯与中文美感的句子,这样才能达到翻译的最终要求,考场上切忌切忌做直译,做题时可以将句子的成分做一个分析,会比盲目做题好很多。
专业课复习经验
下面大家来和我一起看看专业课该怎么复习吧~
两门专业课在考研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专业课的复习任务很重,参考书目也有很多,那么如何复习才有效率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调整哦~
首先是复习时间规划。学习了这么多年,大家也应该能体会到时间规划的重要性了吧。其实我不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所以学习效率经常是特别低,
但我知道肯定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所以我在备考的时候给自己制定了一份时间规划,具体时间下面这样子的:
1、复习基础阶段:3月-5月,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把目标院校的参考书目都找齐,开始通读全书、整理笔记;如果是跨专业的话,甚至可以更早一些就开始准备了。
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千万要做好整理。比如下面这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就非常重要一定要整理在自己的笔记上面。
1>种子发芽的条件
内部条件:是否具有发芽能力;
外部条件:水分、温度、空气、光等。(吸水:软化种皮,改善透氧能力;使细胞质由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使代谢加强;活化水解酶,将储藏物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供胚利用。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种子发芽 ;空气——氧气,种子发芽过程中,物质代谢和运输都通过有氧呼吸作用来完成;光——是对光周期有要求,并不是有光就行)
2>简述作物生育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生理学角度:作物的生育期就是从种子出苗到作物成熟所经历的时间(天数);栽培学角度:作物的生育期即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天数,或叫大田生育期;
影响因素:1.遗传特性,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生育期不同;2.环境条件,同一作物、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育期不同;3.栽培措施,如缺氮肥情况下生育进程加快。 与产量的关系:1.单株,一般早熟品种单株产量低,晚熟品种产量高,但不是绝对的; 2.群体,因为人为调控(生育期短的密植,生育期长的稀植),因此生产上生育期短的产量不一定比生育期长的低
3> 简述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
1.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作物光合效率,充分利用作物故有的基因型多样性,加以遗传改进,提高光合效率;
2.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受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光和效率和光能截获量;
3.降低呼吸消耗,通过环境调控,防止逆境引起的呼吸过旺,减少光合产物消耗,是提供光合生产力的途径之一;
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如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无机肥,合理密植增加光截获量减少漏光损失等。
当然同学们也不要忘了每天抽出一些时间看英语。
2、复习提高阶段: 6月-9月,第二轮复习,注重知识点的提炼和升华,不要简单地读课本,而是把书中的重点内容吃透,配合适当的习题进行练习。同时也可以在休息时间多看看院校官网,关注招生简章、考研大纲,了解报考目标院校的招生和考试内容变化情况。
3、复习强化阶段: 9月-10月,第三轮复习,这时候就要突出重点了,将每本书的思维框架列出来,注意一定要亲自去做这个东西,拿别人的来用根本不会有效果的,只有自己亲自整理了,才会更好地吸收消化知识点。
比如把课本内容整理成知识的框架,大家可以参照下面这种方式按章节把每一章的知识整理成大纲和相关联的小的节点。这样你的整个笔记内容都会清晰了很多,复习的时候也就节省了很多时间。我只是提供一个参考,剩下的还需要同学们自己努力呀!
第一章
1.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对象、性质、任务是什么?
答:对象:作物、环境及措施。任务:实现两高一优。性质:农业自然科学。 2.简述作物的概念
⑴广义讲,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都叫作物,也就是栽培植物;
⑵狭义讲,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及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和杂等农作物。
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的方法作物可分为哪几类? 五大部分、10大类别 第八页
(1)粮食作物(或食用作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芋类3类作物 (2)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其他作物(主要是嗜好性作物)
(3)绿肥及饲料作物 (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 (5)再生能源作物
4.作物分类部分有关作物的记忆?
⑴按植物学系统分类可明确作物所属科,属,种,亚种。如籼稻属于禾本科,水稻属水稻种、籼稻亚种。
⑵按作物生物学状况和生理生态特征分类 温度:
①喜温作物:玉米、水稻、棉花、大豆、甘薯、花生、谷子、高粱 ②喜凉作物:小麦、大麦、燕麦、油菜、豌豆、蚕豆、亚麻
光周期:
①长日照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甜菜、豌豆、马铃薯、草木樨、三叶草 ②短日照作物:谷子、糜子、水稻、玉米、高粱、大豆、棉花、麻、烟草、紫苏
③中日照作物:菜豆、荠菜 二氧化碳:①C3作物:小麦、水稻、棉花、大豆 ②C4作物:玉米、谷子、甘蔗、苋菜 ③CAM(景天酸代谢)作物
⑶按农业生产特点分类
季节:春播、夏播、秋播、冬播作物
播种密度和管理情况:①密植作物(控制播种量):小麦、水稻 ②中耕作物(控制间苗):玉米、马铃薯、甘薯
⑷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 同第三题 5.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存在什么差异?
答:1生长迅速。2产品器官变大。3产量提高。4品质改善。5成熟一致。6种子休眠性变弱。7传播手段退化。
6.双低油菜指:芥酸,硫甙
7.提高粮食总产的途径:单产的提高,播种面积的增加,复种指数的提高。 8.研究栽培作物的起源问题,实质目的是什么?
找到更多的植物资源,建立基因库,使栽培作物更加多样性。 9.三大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
注意,一般在每年的9月进行考研预报名,10月考研正式报名,这些重要的时间点小伙伴们千万要记好哦~
4、考研冲刺阶段: 11月-12月,第四轮复习,这个时候就要偏重于做题了,前面三轮我们已经把基础打好,到最后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时候了。小伙伴们可以找一找往年真题,真题研究完之后可以做一些真题模拟题。我在备考期间用的是研教新版的模拟题,这本题册思路非常清晰,是按照各大知识版块来进行题目设置的,而且它把重难点都进行了标注,还有知识点的梳理,对每个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非常适合小伙伴们在后期拿来练手和提升。
在这边插一个题外话,不仅是这些专业课,其实公共课的真题也是需要多刷一些的,但是多刷也并不是没有技巧,无脑的刷数量,比如公共课英语部分,在做《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的时候,题目很多,乍一看起来好像题目没有规律可言,但其实出题人也是有局限性的,题目的设置与考察也都有类似的地方,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其实可以利用题目中的解析去做一个梳理总结,公共课政治在做《政治新时器》的时候,也是有需要梳理的,一些题目在设置上是有出题人偏好的,这时答案中就会有体现,体现出哪一个知识点是重要的,是常出现的,所以也建议和英语一样,多看解析,找出适用于自己做题习惯的规律。
这期间还会有研究生考试的现场确认,一般在11月,小伙伴们也千万不要忘记呀!
还有一些小问题需要和同学们讲一下: 1、关于笔记的问题
专业课做笔记十分重要且一定要自己做,这样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复印或者购买学长学姐的笔记虽然简单,但没有办法调动自己的认知思维,如果不亲自去思考问题的话,那么在后期复习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内容就是常事了。
那么专业课要怎么做笔记呢?做笔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读全书,建立框架。第一轮复习首先要宏观把握专业的内容,以每本书为单位,把书大致通读一遍,这一遍的成果最起码得是了解整本书的大致结构,哪些是重难点。每复习完一个章节以后,就可以从宏观到微观、由大到小地搭建知识框架,建立思维导图。这个阶段做笔记的重点是理解和记忆,笔记可以稍微粗糙一点,不要浪费太多时间。第二阶段是将所有你认为重点的、难点的部分进行标注和总结。所谓标注,是指结合考试大纲、历年真题,自己去提炼重难点和常考点。这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要对重难点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
比如下面这道题,我们在读完题之后应该马上能够知道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如果读完题之后依然没有思绪,那么我们就需要标记出来多做一些同类型的题目,掌握此类型题的答题技巧和思路,提炼出重难点和常考点。总的来讲就是结合课本内容有目的的多做题。
解析简述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与主要农艺节水技术。
水资源现状:1.人均少: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2.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3.地下水位下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3.污染严重: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农艺节水技术:1.选育耐旱作物和节水品种。选育耐旱作物品种,是充分利用生物适应环境,以生物机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2.因地制
宜。少耕、免耕、深耕、深松土、轮作、适度休闲;重视水土保持,纳雨蓄墒,合理施肥,以肥调水;3. 推广地面覆盖技术。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蒸发、蓄存降水、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温的优点。4.采用调亏浇灌技术。调亏浇灌是根据浇灌对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生产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不充分供给水分,使作物经受水分胁迫,限制其某方面或某时期的生长发育,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效果。
之所以要总结,是因为有些知识点是零散的,甚至分散在不同参考书里,有些可能还需要参考行业最新论文和期刊,这个时候就需要总结,将原本独立于各个书本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部分一般耗时较久,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注意一定不要抄书,因为浪费时间且毫无意义。建议同学们可以把书上的难点、易错点、核心考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注出来,在旁边简要注明这是什么考点,后期复习的时候可以按照专题对知识点再进行系统化串联。也不要全篇都用五颜六色的笔进行标注,否则眼花缭乱只会适得其反。
第三阶段是总结专题,提炼考点和热点,形成重难点知识的立体化架构。这一阶段是建立在对知识有一定的熟悉程度上,和前一阶段密不可分。具体有几个方面:提炼关键词、建立思维导图、用搭建好的知识体系解答真题。其中第一个环节的重点是记忆,是输入,第三个环节是输出。从输入到辅助输出,才是真正实现笔记的价值。
好的笔记就是考点的精炼合集,前期笔记功课做好后,后期的复习效果才会更好。注意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记笔记的方法,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库,提高复习效率。
2、关于作息的问题
同学们在考研复习时,由于学习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常常会觉得学习压力过大,所以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使自己的大脑过于疲劳,轻易出现头晕目眩、身弱乏力、身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反而影响学习。所以小伙伴们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作息,尽量不要熬夜学习,争取把白天的效率提高才是长久之计。
3、关于心态的问题
有人说,考研就是一场心理战,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当时在最后两个月的时候,我的心态有些垮掉,影响了我学习的心情和状态,甚至出现了恶性循环,心态越不好就越学不下去,学不下去心态就更糟糕。所以各位小伙伴,不管怎么样,千万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不开心了就去吃吃喝喝,或者找家里人和朋友倾诉一下,不要闷在心里,那样只会越来越糟。
写到这里,我的经验就跟大家分享完了,我个人的一些笔记和当时搜集的真题我都传到了high研APP,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下载,因为考研不易,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上面私信我,一定知无不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