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酝酿提问内容,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合理安排提问对象,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有效处理提问结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核心概念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2.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我们的深入了解,发现许多数学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提问显得盲目,信口开河,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习潜能的挖掘与开发作用不大,致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课堂上,教师提问的目的性不强、自问自答、预知答案、候答时间过短、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急于求成、恐怕节外生枝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有能力。
3.通过对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事例,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性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提问设计的备课策略。 (2)有效课堂提问的运用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专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
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分段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研究、反思总结。 案例分析法:搜集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比较、诊断等。 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 五、课题研究过程
1.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我通过对本校6名教师的课堂提问现状进下来考察,通过课堂观摩、问卷调查、个别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基于这些原因,我于2013年申报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校级领导审核通过,在积累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开始撰写开题报告。 2.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领导指点、集体交流评析等。
(1)理论储备,充实自我。 在这期间,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学习。其一是关于本课题的国内外其他人的研究现状。我了解到在国内,现在有不少的单位或个人在做与本课题有关或是相关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研究过程中,有些也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二是关于进行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我坚持在工作之余自觉地阅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浏览最新的教育网页,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
(2)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a.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b.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c.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时,我还经常深入同事们的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并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让缩短自己和名师之间的距离,我从网络或是杂志上搜寻了名特优教师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视频,一句句的学习,以使自己的进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课堂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是这么做的:(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五、课题研究成果
1.教师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的类型大致包括认知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方法性问题、探究性
问题等。要想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全盘谋划,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个提问。
2.积累了丰厚的教学成果。
积累了教师论文、案例、课例 、调查问卷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成果。
3.学生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通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发现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更活跃了,学生增强了回答问题的信心,而且在正确把握问题等方面也有相应的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得更扎实,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1)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改变了学生以往遇到问题的恐惧心理,他们不再对课堂提出的问题有害怕心理,在课堂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寻求最佳的答案,采用多种途径去辨析答案的真伪;同时也能积极从文本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能积极地提出一些有实效性的问题。因此使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了师生共享的人文交流空间,学习氛围融洽,师生、生生关系和谐,课堂的学习效果也得到明显增强。
(2)学生数学思维得到锻炼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促进了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回答、讨论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尤其是辨析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同学的回答是否正确,同学回答错误在哪里,把解题思路转化成为语言,在一次次的问题解决中发展了数学思维。
精彩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来自教师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点点滴滴的积累,来自教师对课堂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于丹教授说:我们不能改变生活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生活的宽度。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改变课堂35分钟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运用智慧“问”出精彩,改变课堂的宽度。
六、课题反思
我想用学者的一句话来反思:“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今后,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问题的探索还将继续深入下去,争取研究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 黄学松;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形式[J];教育导刊;1999年Z2期 2. 郭友敏;试论中学数学课堂提问[J];数学通讯;1997年05期 3. 吴正宪;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J];江西教育;1996年05期
刘文贵;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定向控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