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幼儿园教师培训记录-新教师岗前培训(二)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3:07: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岁6个月~2岁:百白破三联疫苗(加强) 4岁:脊髓灰质炎糖丸(加强一次) 7岁:麻疹疫苗、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 12岁:卡介苗(农村)

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等,可按当地防疫部门规定接种。 三、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

1. 症状

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

2. 护理和预防

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小儿搔抓皮肤,可用炉甘石擦剂止痒。

预防:保持小儿幼儿园活动室、睡眠室空气流通。少带幼儿到公共场所,避免让幼儿接触病人。发现病儿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没有新批疹出现方可回班。接触者检疫21天。病儿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1. 症状

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2. 护理和预防

护理:病儿需隔离至出诊后5天。病儿宜卧床休息、饮食有营养、易消化。注意保持皮肤卫生。

11

预防:可注射风疹疫苗。其他同水痘预防。 (三)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不强,多发于6个月~2岁的小儿。 1. 症状

潜伏期为8~15天。起病急,突发高热,可达39℃~41℃,伴有咳嗽、流鼻涕、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病过程中大多精神较好,病容不明显,少数可因高热出现惊厥。高热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出现皮疹。一天内皮疹出齐,躯干、颈部较多,颜面及四肢较少,1~2天内皮疹完全消退。

2.护理和预防

护理:针对高热对症治疗,以免发生高热惊厥。卧床休息,多喝开水。 预防:同呼吸道传染病。 (四)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

1.症状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的全身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1~2周。

2.护理和预防

护理:应卧床休息,退热后不要急于幼儿园活动。多饮水,吃有营养、好消化的食物。 预防:增强体质。流感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减少聚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接种流感疫苗。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

1.症状

潜伏期为14~21天。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2

2.护理和预防

护理:病儿宜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吃酸辣的食物;克服用板兰根治疗,腮腺肿痛时,可冷敷,或以中草药外敷(如青黛散、紫金锭等)

预防:隔离病儿,至腮腺完全消肿。接触者检疫观察月3周,可服用板兰根冲剂预防。可注射腮腺炎疫苗。

(六)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由被污染的用具、食物、玩具等传播,多发生于冬春季。

1.症状

潜伏期2--5天。病初以发热、头痛、咽痛、呕吐为主,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有脓性渗出物。1--2天内出皮疹,从耳后、颈部、胸部迅速波及躯干、四肢。全身皮肤潮红、布满针尖大小的点状红色皮疹,手压可退色。在腋窝、肘弯、腹股沟等处,皮疹细密如条条红线。面部充血潮红,口唇周围皮疹稀少,呈环口白圈。舌面光滑、舌乳头肿大,像杨梅,称 \杨梅舌\。皮疹2--4日内消失,1周左右开始脱皮。少数病儿可并发急性肾炎等疾病。

3.护理和预防

护理:隔离病儿至少7天。遵医嘱,彻底治疗。 预防:同水痘。 (七)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比较广泛的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1.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粪便中,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2--3周都有传染性。病人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经口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及携带者的血液、体液 (唾液、乳汁等)及粪便中。通过注射、输血及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操作而传播是发生乙肝的主要途径。此外,母婴之间及生活上的密切接触也是重要传播途径。

2.症状

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等多种类型。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腹泻、肝肿大有压痛,不喜欢吃油腻食物等部分人有黄疽 (巩膜、皮肤变黄)。

3.护理和预防

护理:隔离病人。肝炎病人应多休息,病情好转可轻微幼儿园活动。饮食以少脂肪、多维

13

生素及适量蛋白质和糖类为宜。 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人,水杯、牙具等应个人专用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幼儿的食具、水杯等应煮沸消毒 (水烧开后煮15分钟以上);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应严格执行各种注射和针刺用具的消毒,并坚持 \一人针一筒\的原则早发现、隔离病人,病人隔离后应彻底消毒所在班的用具、设施。 (八)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1.症状 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次,为脓血便。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少数病人,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风。 2.护理和预防 护理:病人宜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为主,忌油腻及刺激性食物。病情好转应加强营养。治疗须彻底,以免转成慢性菌痢。 预防:早发现、早隔离病人和带菌者。加强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相片说明

14

幼儿园教师培训记录-新教师岗前培训(二)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oyzs5d6ci7wp9920czo7b3ef97wu60101u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