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饱和度是怎样变化的。303K时的吸附平衡数据为:
丙酮分压 丙酮kg/活性炭
0
0.14
0.19
0.27
0.31
0.35
0
5
10
30
50
90
kg
6-11 含有0.03 kmol/m3脂肪酸的溶液通过活性炭吸附,在等温操作情况下,保持液体与固体间的平衡,当液体流速为1*10-4m3/s,一小时后,计算直径为0.15m的床的长度。床位自由吸附,空间间隙为0.4,应用平衡理论、固定床原理获得三个等温方程: (a)CS=10C (b)CS=3.0C0.3 (c)CS=104C2 第7章 离子交换
7-1 何谓离子交换法?一般可分为那几种?
7-2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组成?按活性基团不同可分为那几大类? 7-3 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法则是什么? 7-4 离子交换树脂有那些理化性能指标? 7-5 大孔径离子交换树脂有那些特点? 7-6 pH值是如何影响离子交换分离的?
7-7 各类离子交换树脂的洗涤、再生条件是什么? 7-8 软水、去离子水的制备工艺路线?
7-9 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离子交换剂是如何选择的? 第8章 色谱分离
8-1 色谱分离技术有何特点,适用于哪些产品的生产过程?
8-2 Van Deemter方程是如何对色谱分离效率进行解释的?如何确定最佳色谱移动相流速?
8-3 按移动相特点,色谱可以划分为哪两类?
8-4 毛细管色谱柱与一般填充柱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8-5 如何认识色谱分离技术工业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8-6 最具工业应用价值的色谱技术有哪些?。 8-7 如何理解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技术的重要性? 8-8 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的特点及其意义是什么? 8-9 说明灌注色谱分离法的优势。 8-10 说明影响色谱分离效率的参数。
8-11 举例说明制备性色谱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8-12 某二组分混合物在1m长的柱子上初试分离,所得分离度为1,若通过增加柱长使分离度增大到1.5,问:(1)柱长应变为多少?(2)α有无变化?为什么? 8-13 组分1和组分2在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0s和150s,谱带宽度分别为0.5cm和1cm,求其分离度Rs。
8-14 某二组分混合物在2m柱上的初试分离,分离度为1.5,若通过增加柱长使分离度增为2.0,问:(1)柱长增加多长?(2)α有无变化,为什么?
第9章 膜分离
9-1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9-2 什么是浓差极化?它对膜分离过程有什么影响?
9-3 用反渗透过程处理溶质浓度为3%(质量比)的溶液,渗透液含溶质为0.15ml/L(1ppm=10-6).计算截留率。
9-4 用膜分离空气(养20%,氮80%),渗透物氧浓度为75%,计算截留率。
9-5 现有A、B两种未知膜,为区别这两种膜的种类,在一个测试池中进行纯水通量测量。 池面积为50cm2,操作条件为0.3MPa和20°C。 膜A:在80min内收集到水量为12ml。 膜B:在30min内收集到125ml水。 分别计算水渗透系数。
9-6 在不同压力下测量直径为7.5cm的膜的纯水通量,得到以下结果: △p/MPa
0.5 1.0 1.5 2.0 2.5
通量
103
202
287
386
501
/ml·h-1
利用作图法求水渗透系数。 9-7 25°C下通过聚酰亚胺UF膜的纯乙醇通量为1.2ml/(m2·h·Pa),计算甲苯通量。已知乙醇和甲苯的黏度分别为1.13×10-8Pa·s和0.58×10-8Pa·s。
9-8 血浆取出法是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的方法。对水渗透系数为3.0ml/(m2·Pa)的膜计算渗透压和20kPa下的水通量。已知血液还有相当于0.9%(质量)的NaCl。
9-9 用一个Amico测试池来浓缩浓度为2.5%的蛋白溶液。池直径为10cm,搅拌速度为3500r/min。扩散系数D=6×10-11m2/s。黏度和密度与水相同。计算传质系数以及极限通量条件下压力为0.5MPa时的通量(凝胶浓度Cg=45%)。 9-10 用一单级RO单元由半咸水生产饮用水。原料含盐(NaCl)3ml/L,要求产品水中NaCl含量必须小于0.2ml/L,处理量为10m3/h(截留率和通量是用3ml/L的NaCl溶液在2.8MPa下测定的),有以下四种膜器可供选择:
膜 A B C
截留率 90% 95% 97%
每个膜器的通量
480L/h 320L/h 200L/h
D 98% 80L/h
设计一单程系统使膜面积最小而且回收率达75%。最大操作压强为4.2MP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