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更加智能,让叠加更多应用成为可能,这些创新和改变为银行卡业务创造出了全新的实现平台,但技术革新本身并不对行业应用指明方向。根据目前各家银行对金融IC卡行业应用的成功案例不难发现:金融IC卡的行业应用模式,整体框架仍是沿用原行业非金融IC卡应用的模式,将其行业应用加载至金融IC卡中,可以认为是对原非金融IC卡的替代,这对持卡人本身的体验并不带来质的变化。例如金融IC卡在校园一卡通,医疗IC卡项目中的推广,这种行业应用模式是否是金融IC卡行业应用是否最科学合理,正如最初各家银行将网上银行定位为银行柜面业务的电子渠道替代,而忽视了网上银行的支付这一重要定位,造成网上银行始终没有走向其最为合适的运营和发展模式,造成网上支付这一市场蛋糕被其他互联网企业独享的局面。因此,目前,各家银行积极介入的金融IC卡推广模式是否能够最终成为该行业应用的最终模式都具有不确定性。
2、金融IC卡推广成本昂贵,初期效益难以显现。按照目前各银行金融IC卡在行业推广应用模式的形式,虽然社会中金融行业已经基本完成了ATM、POS等终端IC卡受理的改造,但针对某行业或者某个项目,都需要进行相应新设备的采购和系统开发,在使用设备和系统的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张磁条银行卡的成本在0.8元左右,而一张金融IC卡的成本是磁条卡的20倍左右。而按照目前居民日常生活消费习惯,一张作为小额支付的金融IC卡,不会给银行带来较多的余额沉淀,因此初期很难
见到明显的投资回报。
3、金融IC卡行业拓展存在着行业壁垒和技术壁垒。IC卡自诞生之日起,就凭借其强大的应用功能和便捷支付受到了各行业的关注,特别是具有固定客户群的行业,已经建成了非金融IC卡系统。金融IC卡希望在此类成熟,且利益既定的行业下进行推广应用,将面临着很大的阻力;此外,各类非金融IC卡系统
四、 金融IC卡推广应用策略的思考
1、坚定金融IC卡发展思路,积极拓展市场。
2、 “金融IC卡加载行业应用”做法基础上创新发展。
成都、新余等在城市一卡通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金融账户作为支付工具,资金清算完全遵照现有普通银行卡的清算模式。部分地区敢于创新,如成都就在全国银行业率先使用电子现金复合应用规范,并应用到成都地铁,既解决了金融IC卡行业应用问题,为PBOC规范的发展和人民银行制定相关金融标准作出有益的探索。上海积极挖掘有小额支付应用需求的各种领域来推广金融IC卡,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应用,包括标准化菜场、自动售卖机、停车场不下车收费、大型企业集团的园区综合应用等。
3、是搭建区域平台,支持多元拓展。湖南、江西等地统筹规划辖内金融IC卡信息科技工作,牵头搭建了金融IC卡公共服务业运营服务平台、金融IC卡行业应用密钥交换
中心、金融IC卡行业应用前臵平台等。其中湖南省建立一系列行业应用技术平台与规范,以解决商业银行与公共服务机构之间交叉互信的问题,统一标准,规范运作,有效实现项目资源共享和多方共赢。新余市金融IC卡行业应用前臵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市供水公司、燃气公司、供电公司、移动、电信等缴费系统均已接入平台,所有金融机构均可加入平台参与金融IC卡推广。
4、建立行业IC卡遵循我行金融IC卡的规范,使得各类行业能够快速符合我行金融IC卡规范
三是贴近地域特色,坚持金融服务民生。乌鲁木齐结合新疆资源丰富、天然气使用范围广、油气两用车数量大、潜在客户群体广的地域特色,针对车用燃气车辆购气排队极度拥堵的现实困难,探索金融IC卡作为安全快捷支付工具在该行业应用的可行性,发行具有车用燃气购买功能的金融IC卡。广西桂林金融IC卡的电子现金功能广泛应用于大街小巷的米粉店,一方面结合当地特色,一方面凸显金融IC卡便民惠民的优势。浙江舟山则充分发挥舟山群岛作为国家级新区的优势,联合舟山市旅游局推进舟山群岛旅游主题金融IC卡。
四是采取“先易后难”、“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拓展行业合作。在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行业壁垒严重、利益格局成型,各行业对金融IC卡的介入存有抵触情绪,当
地人行分支机构积极引导各商业银行避开公交、地铁等强势行业,转而从企业园区、校园、菜市场、停车场等空白领域进行发掘。在湖南、广西等省内城市发展不均衡的地区,当地人行分支机构采取“先易后难”、“小城市包围大城市”的实施策略,重点在各中小城市的一些尚未发行行业卡的公共领域拓展应用,以此树立行业合作典范,吸引越来越多其他城市或领域的公共行业与金融行业开展合作,逐步提高金融IC卡整合公共行业应用的影响力,待时机成熟后再整合难度较大的公共行业。
五是建立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共享、费用分摊”的推广机制。湖南等地通过在金融IC卡推广工作中,建立了“金融IC卡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共享和设备投入分摊机制”,要求各商业银行可独立发行金融IC卡并进行业务拓展、但须对当地所有银行予以开放;设备改造费用按照“谁投资谁收益”、“大行多担小行少担”等原则共同承担。此类机制实现了“激励与考核并重、成本与收益互存”,有效提升了辖内金融机构参与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积极性。
六是结合本行优势,拓展典型应用。已实现发卡的各商业银行充分发挥金融IC卡“高安全、大容量、多应用”的特点,研究、细分市场多元化需求,结合本行优势行业资源,重点拓展有代表性的合作项目,形成具有本行特色的典型案例、标准化模板,在辖内分支行进行推广,积极探索本行多
应用试点,如企业园区卡、ETC卡、校园卡等特色产品。
6、加强合作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