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 单元分析
本组是一个综合性学学习:轻叩是个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是阅读,学生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同事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加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歌,想像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过程与方法: 策划、活动、交流、评价、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 课时安排:12课时
诗海拾贝……………………………………3课时 搜集诗歌……………………………………2课时 整理资料……………………………………1课时 欣赏诗歌……………………………………2课时 诗歌朗诵会…………………………………1课时 自己动手写写诗……………………………1课时 合作编本小诗集…………………………..2课时 活动总结……………………………………1课时 机动………………………………………..1课时 教学过程
23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24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25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
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