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臂吊安装技术措施
4.3.9.8 安装最下面一个附着架,在距基础4.5~6m处安装,再安装下面两个电缆护架,将所有螺栓紧固。
4.3.9.9 继续进行登机梯的接高作业,直到需要的工作高度。附着架的安装高度每隔6~8m一套,最上面一套附着架以上导轨架悬出高度不得超过9m,电缆导架每隔6m一套。
4.3.9.10 每次安装一套附着架,都要用经纬仪测量一下导轨架的垂直度,如果超出下表要求,必须进行校正。 导轨架安装高度H(m) 垂直度误差值δ(mm) <70 <H/1000 70~100 70 100~150 90 >150 110 4.3.9.11 当导轨架高度达到要求高度时,安装上限位碰块及上极限碰块。首先安装上极限碰块,该碰块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吊笼向上运行至极限开关碰到极限碰块而停止后,吊笼底高出最高层约150~200mm,且吊笼上部距导轨架顶部距离不小于1.5m。然后安装上限位碰块,其安装位置应保证吊笼向上运行至限位开关停止后,吊笼底与最高层平齐。
4.3.9.12 限位碰块安装完毕后,应反复试验三次以校验其动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9.13 将所有滚轮、背轮间隙调整好,以保证吊笼运行平稳。侧滚轮与导轨架立柱管之间的间隙应为0.5mm左右;转动上下滚轮轮偏心套调整间隙,使驱动板上的减速箱齿轮和安全器齿轮同齿条啮合沿齿长方向不小于50%;转动背轮偏心套调整间隙,使驱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侧隙为0.3~0.5mm,啮合接触面沿齿高不小于40%。
4.3.9.14 当所有安装工作结束后,应检查各紧固件有无松动,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拧紧力矩,然后进行载荷试验。
4.3.9.15 将防护围栏装好。 4.3.10 整机验收
4.3.10.1 检查各处滑轮是否转动灵活,有无卡滞现象。 4.3.10.2 检查钢丝绳在卷筒上是否排列整齐,有无乱绳现象。 4.3.10.3 检查各处销轴是否安装到位,开口销是否安装齐全、正确。 4.3.10.4 检查各处连接螺栓紧固力矩是否符合要求。
4.3.10.5 检查主要电路,控制电路绝缘电阻值是否大于0.5MΩ,塔身与接地电阻是否小于4Ω。
4.3.10.6 检查各处限位是否安装齐全、工作是否可靠。 4.3.10.7 检查各处润滑及液压油是否按要求加到位。 4.3.10.8 检查和调整各机构的的制动器,磨擦面上无污物。
第 14 页 共 31 页
附臂吊安装技术措施
4.3.10.9 检查钢结构是否扭曲变形。
4.3.10.10 检查附着装置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3.11 负荷试验
4.3.11.1 负荷试验准备
a) 负荷试验用的机具:水平仪1台、经纬仪1台、盘尺一个长度100m; b) 负荷试验用的索具:钢丝绳Φ52--6×37+1 30m 1对; c) 试块:80×1.25=100吨; d) 试负荷吊重拍子一个。 4.3.11.2 负荷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a) 经公司检验合格,并报项目部批准后方可进行负荷试验。 b) 负荷试验前,要将安装记录整理好,经有关部门检查合格。
c) 试验场地应坚实平整,基础符合要求,试验环境温度-10℃~+35℃,风速仪指示
瞬时风速不超过10m/s。
d) 试验载荷的重量与理论值的误差不大于1%。 e) 试验前,根据说明书要求进行技术保养。 f) 实施全员专项作业票交底。 4.3.11.3 试验程序 4.3.11.3.1 绝缘试验
(1)整机装配完毕,在电源接通前对电气设备进行绝缘试验,对所发现的任何故障均应排除。
(2)在主电路控制回路中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测量仪器采用500V兆欧表。 (3)起重机必须牢固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4.3.11.3.2 空载试验
(1)检查与测量下列零部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① 各工作机构(电动机、制动器、减速箱)、电气设备、安全保护装置、照明和信号系统的可靠、正确与完整性;
② 金属结构及其连接件、塔身附着架及其撑杆的连接的正确与完整性,司机室、梯子、通道、走台及所有防护装置的可靠性;
③ 吊钩、钢丝绳和固定件;滑轮组和挡绳装置、滑轮轴和固定件;拉索接头、拉板、轴和固定件等的可靠、正确与完整性。
(2)操作试验
第 15 页 共 31 页
附臂吊安装技术措施
接通电源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起重机的操作试验,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各控制器、开关接触器、继电器和其它控制装置的操作灵敏、可靠、准确; ② 所有电路系统,联锁装置及操作顺序正确; ③ 各种限位器、保护装置的动作可靠准确。
(3)起重机在空载状态下,进行起升、回转、变幅动作的操作试验,检验各工作机构的基本功能,调整各限位装置。
① 在大、小两个幅度操作主起升机构分别按低、中、高三档速度上升、下降各一次; ② 操作副起升机构使其吊钩按额定速度上升、下降各两次; ③ 回转机构左右旋转各一圈;
④ 变幅机构从R=50m到R=6.5m全程增幅、减幅各一次;
⑤ 在不同时起制动的条件下,作主起升和回转两种机构的联合动作十分钟; ⑥ 在不同时起制动的条件下,作副起升和回转两种机构的联合动作十分钟。 4.3.11.3.3 静载试验
(1)空载试验及调整完成后,进行静载试验,以检验各部分刚结构的强度、刚度及工作机构制动器的可靠性,检验整机静态稳定性。
(2)各机构动作应使用无级调速方法,尽量做到无冲击的起、制动。先做100%静载试验,提升相应于各幅度时的额定载荷离地面100~200mm,然后缓慢无冲击地加上超载部分载荷,此时各机构不得任何动作(主钩吊起重物时用慢速档)。
(3)试验内容见下表: 机构 试验幅度(m) 25 试重块质量(t) 80 100 10 12.5 比例 100% 125% 100% 125% 钟 加载后悬吊十分试验方法 主钩 副钩 54 (4)卸载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各部分结构,不得有裂纹、永久变形、油漆剥落、连接松动等现象。
4.3.11.3.4 动载试验
(1)静载试验完成后,方可进行下列动载试验,以检查各部分运转情况及起重机动态稳定性。
(2)以额定速度、相应于额定载荷110%的试验载荷进行动载试验,试验内容见下表:
第 16 页 共 31 页
附臂吊安装技术措施
机构 主钩 副钩 试验幅度(m) 25 试重块质量(t) 88 试验方法 1. 主起升机构按低速档上升下降各一次 2. 副起升机构上升下降各一次 3. 每种工况左右回转各一周 54 11 4. Q=88时变幅机构从R=25m变幅到R=10m一次(主钩) 注意:每次动作前,必须检查制动是否可靠,每次动作时起制动要平稳。 (3)上述各项试验合格,经有关部门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4.3.11.3.5 安全施工要求
(1)司机与起重工持有特种工上岗操作证。 (2)司机要熟悉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
(3)认真检查和处理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处理后方可进行下道程序的试验。 (4)试块要经过认真精确计算后方可使用。 (5)变幅机构只能单独动作,且不可带载增幅。 (6)在试验过程中,测量人员应认真记录与测量。
(7)索具计算:钢丝绳Φ52-6×37+1 30m 1对 8段负荷。K=(140×8cos15°)÷100=8.5倍,符合规范要求。
5 保证工期的措施
5.1 影响进度的主要因素预测
影响拆卸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施工准备,将拆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考虑周全,材料、工器具准备充分,人员经过充分学习,经过交底,熟悉拆卸程序、方法,场地满足拆卸要求,并提前与技术监督部门、机械管理人员联系沟通,确定施工中应检查和记录的内容,为拆卸做好充分准备;另一个是制定合理的拆卸方案,拆卸方案制定不合理,很有可能造成窝工、返工现象,给施工进度带来极大影响。另外尽量减少高空作业,以减少拆卸难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确保拆卸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天气影响,下雨、刮风以及低温等。 5.2 保证工期的措施
施工前,充分理解说明书,参考以往的拆卸经验,制定出一套完善可行的施工方案,同时施工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充分,能地面完成的工作尽量别带到高空去做,这样降低施工难度,从而确保施工工期的顺利实施。下雪天和刮风时可以停止高空作业在地面工作,天
第 17 页 共 31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