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人间四月天,重庆忠县涂井乡友谊村的“三峡橘海”柑橘基地果园里,绿叶簇拥着黄果,黄果点缀着白花,“花果同树”的奇观让人心旷神怡。当地种植的是一种神奇果柑―黄果柑,每年都会出现“花果同树”(如图)。柑橘,性喜温暖湿润,一般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而当地果农选择晚熟柑橘品种,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采用挂树贮藏技术的黄果柑,每年4月开花所结的果子,其成熟时间最可能是( ) A. 当年5月 C. 次年5月
B. 当年10月 D. 次年10月
2. 当地有利于“花果同树”奇观的自然条件是( ) A. 气候四季如春,果树开花时间长 C. 冬季受寒潮影响小,有利于果实过冬
3. 下列关于挂树贮藏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是让果实在树上充分成熟,销售期相对较长
B. 该技术有利于果实的储存,适合运用在离城市远,交通不便的山区 C. 该技术大大提高了柑果产量,增加了卖果的收入 D. 该技术运用可实现柑橘产业,旅游产业同步发展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发展农业的发展。 【1题详解】
- 1 -
B. 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D. 纬度低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
因素和人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农业技术的发展可以影响
采用挂树贮藏技术的黄果柑,属于晚熟柑橘品种,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每年4月开花,所结的果子与花同期,其成熟时间最可能是次年5月,选择C。 【2题详解】
“花果同树”不因为果树开花时间长,而是果实保留时间长,重庆冬季受寒潮影响小,有利于果实过冬,才能实现春天再开花时“花果同树”; 气温日较差大和日照时间长对果实保留时间关系不大,选择C。 【3题详解】 挂树贮藏技术主要目
实现柑橘产业,旅游产业同步发展;不是为了销售和储存,选择D。
下图中甲城是我国某戏剧(曲)的发源地,历史源远流长。乙城为该戏剧(曲)在中亚地区的“飞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发源于甲城的戏剧(曲)是( ) A. 京剧 C. 藏戏
是的B. 豫剧 D. 秦腔 B. 水源条件较好 D. 水路交通便利
是“花果同树”,创造特殊景观,吸引旅客的作用,该技术的运用可
5. 甲城与乙城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 地形平坦开阔 C. 终年温和多雨 【答案】4. D 5. AB 【解析】 【4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城是地处渭河平原的西安,是我国秦腔戏剧的发源地,陕西简称陕或秦。故选D。
- 2 -
【5题详解】
据图中经纬度和区位位置可知,图示甲城与乙城都在沿河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AB正确;甲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C错误;两城市水运都不发达,D错误。故选AB。
图a为某游客于当地时间(西五区)正午拍摄到的尼亚加拉瀑布景观图;图b为该瀑布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根据测量结果,尼亚加拉瀑布每年都会“迁移”1米左右,它的主要迁移方向是( ) A. 左岸 C. 上游
7. 有利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 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上软下硬 ②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下软上硬 ③位于断层构造带 ④位于向斜构造带 A. ①② C. ②③
B. ①③ D. ③④ B. 右岸 D. 下游
8. 游客拍摄图a瀑布景观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乌苏里江正迎着晨曦 C. 伦敦大笨钟日影朝西 【答案】6. C 7. C 8.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第1题要明确瀑布的侵蚀作用的特点,然后进行推断。第2题要理解岩石岩性的不同对侵蚀作用的影响,和不同的构造带对瀑布形成的地形条件的
B. 帕米尔高原暮霭沉沉 D. 北京的夜空繁星点点
- 3 -
影响。第3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乌苏里江、帕米尔高原、伦敦、北京的时区,会进行区时的计算。 【6题详解】
瀑布落差大,流速快,向下侵蚀明显,因此,会使瀑布下的岩壁受到明显侵蚀而后退,因此答案为C。 【7题详解】
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上软下硬,可以使岩石在受到流水侵蚀的时候,上面的受到侵蚀明显,下面侵蚀较弱,从而使岩壁落差减小,不利于瀑布发育,①不对;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下软上硬,可以使岩石在受到流水侵蚀的时候,上面的受到侵蚀较弱,下面侵蚀较明显,从而使岩壁落差增大,有利于瀑布发育,②对;断层构造带易发育成较陡的岩壁,有利于发育瀑布,③对;向斜岩层向下凹陷,不易形成较陡的崖壁形成瀑布,④不对。故答案为C。 【8题详解】
根据材料,游客在西五区正午时拍摄当地景观。乌苏里江地处东九区,时间大约是2点,不可能正迎着晨曦,A不对;帕米尔高原地处东五区,计算时间为22点,此时应该为夜晚,不可能暮霭沉沉,B不对;伦敦位于0时区,计算时间为17点,则伦敦的太阳位于西南方位,钟的影子朝向东北方位,C不对;北京时间用东八区时间,计算大约是1:00,处于夜晚,夜空可能呈现繁星点点,D对。 故答案为D。
终碛是冰川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冰川堆积物。而终碛堤是由终碛堆积而成的弧状堆积堤坝。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形成的终碛堤特点相差较大。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山岳终碛堤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山岳终碛堤最可能位于( )
- 4 -
A. 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
10. 图中两道终碛堤显示( ) A. 气温降低,冰川扩张 C. 气温升高,冰川扩张
11. 与大陆冰川相比,山岳冰川的终碛堤( ) A. 海拔较高,长度小 C. 海拔较高,长度大
【答案】9. C 10. D 11. A 【解析】
B. 高山冰川带 D. 高山针叶林带
B. 气温降低,冰川退缩 D. 气温升高,冰川退缩
B. 海拔较低,长度大 D. 海拔较低,长度小
本题以终碛堤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明确终碛堤的概念和形成。第1题,要根据掌握的垂直自然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第2题,要根据终碛堤的形成原理进行推测冰川变化与终碛堤位置变化的关系。第3题,要熟练掌握世界冰川带的分布,然后根据终碛堤的形成原理进行推断分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终碛堤是冰川末端的堆积物,是冰川携带物质在下缘堆积形成,因此,终碛堤位于高山冰川带的下缘,最可能位于高寒荒漠带,B不对,C对。高山草原和针叶林带的温度过高,一般不会存在冰川堆积形成终碛堤,AD不对。 故答案选C。 【10题详解】
终碛堤是冰川末端的堆积物,是冰川携带物质能延伸到的地方;两道终碛堤说明冰川面积的变化;终碛堤分布海拔位置升高,说明气温升高导致冰川退缩。故答案为D。 【11题详解】
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南极大陆、格陵兰岛等面积大的陆地上,较为平坦;山岳冰川分布在海拔高度较高的山地;因此与大陆冰川相比,山岳冰川的终碛堤分布海拔较高,BD不对。大陆冰川分布面积较大,山岳冰川分布面积较小,坡度较陡;因此与大陆冰川相比,山岳冰川的终碛堤分布面积较小,呈条带状,A对,C不对。 故答案选A。
二、综合题。
- 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