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3:03: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圾管理相关的法律800余项、行政管理条例近5000条”“每个社区都有垃圾分类的咨询电话”“政府编有详细的《垃圾分类手册》。如果乱丢垃圾,很可能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罚款可达1000万日元”“所以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四五年级还专门开设了垃圾分类的课程”概括得出。

答案: (1)B (2)C

(3)政府重视立法,严格执法;社区积极参与,重视指导;学校重视宣传,开设课程;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筛选信息概括。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6.【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

【解析】(1)从说话内容“第归”中可看出,“曰”的主语是“拯”,故“拯曰”之间不应断开,排除CD.“盗”是“惊服”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A。

译文: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 故选:B。

(2)C.“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结成的集团,后指因证件不同而形成的互相倾轧的宗派。在古代官场,结交营私是常事,多为争夺权力、排除异己互相勾结而成。例如唐代的牛李党争,不能说他们是“精诚团结,修齐治平,同心同德,为国尽忠”。 (3)A.“他用唐朝宰相魏征的三篇奏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错误。原文“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包拯向皇帝上书魏征的三篇奏疏,是希望皇帝把它们作为座右铭拿来借鉴自勉,原文中有“愿”字,而奏疏是给皇帝进谏的,臣子拿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妥。

(4)①刚毅:刚强坚毅;敛手:收敛。 译文:包拯在朝廷立身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②苟合:随意附和;辞色:言辞脸色。

译文:包拯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伪装言辞脸色来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连朋友、亲戚都与他断绝来往。

答案: (1)B。 (2)C。

第13页,共18页

(3)A。

(4)①包拯在朝廷立身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②包拯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伪装言辞脸色来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连朋友、亲戚都与他断绝来往。

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包拯命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一年过去,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受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议论斥责权幸大臣,请求罢除一切宫内的曲意施恩。又列出以前唐代魏郑公三篇疏文,希望皇帝能放在作为右边作为借鉴。又上章陈述天子应当明智地听取和采纳臣下的意见,辨清结党营私的人,爱惜有才能的人,不能坚持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见,一共是七件事;又请求去除刻薄的风气,抑制投机取巧的人,端正刑典,明确禁令,戒除大兴土木,禁止妖妄荒诞的事情,朝廷大多实施推行了这些意见。恢复官职,转任江宁府。(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升任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上奏说:“太子空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忧,陛下长时间犹豫不决,这是为什么?”仁宗说:“你想让谁立为太子呢?”包拯说:“微臣我没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着想。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怀疑我啊。我已年届七十,又没有儿子,并不是谋求好处的人。”皇帝高兴地说:“我会慢慢考虑这件事的。”包拯请求裁减内廷侍臣的人数,减损和节约浩大的开支,责成各路行政机构尽职尽业,御史府可以自行推荐属官,减少每年的休假日期,这些事情都得到了实行。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衣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

第14页,共18页

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7.【答案】撕书不可取,表达要克制 --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 你们好!

十年寒窗,高中三年,龙门一跃天地宽,首先预祝孩子们都能考取理想的大学;可是面对每年高考结束的校园撕书行为,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学生被压抑了三年,终于解放了,撕毁书本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我看来,家长对撕书的行为没有正确对待,缺乏深度思考。

平心而论,对于高考后的学生而言,撕书行为能暂时缓解考后的压力和郁闷,但其消极影响却更为明显,也深刻反映出学生不能理性对待高考的压力,不能采取克制的方式来进行心理疏导的状况,更为他们没有保留高中时期学习奋斗的成长足迹和宝贵见证而感到遗憾。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和试卷本身没有错,而同学们却认为是书本和试卷给他们造成了压力,选择撕书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正像工人运动发展史上,初期的工人认为是机器剥削了他们从而砸坏机器一样,是一种自发的情绪反应,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因此,高考后的撕书行为,只是学生们自发的、盲目的发泄心理压力的行为,只是从众心理的随波逐流,没有上升到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深度反思。 古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今有高中校园的撕书发泄,同学们在人生的战场上还没开始真正地拼博和奋斗,却已缴械投降,自毁长城!因为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学习道路上冲锋陷阵的装备,更是“攻城略地”“上阵杀敌”的武器。而同学们却不假思索地盲从,更有部分家长在后面推波助澜,其举止何其陋也!

那些书本,那些试卷,每一页,每一行,都凝结着我们奋斗的心血和汗水,都烙印着我们成长的足迹。做一个有心人,在高考之后,把这些书籍和试卷细致地分类保留起来,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再次遇到挫折和压力,感觉过不下去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昔日场景、想起老师同学、想起曾经的奋斗和青春,瞬间便会满血复活,战胜一切压力和挫折。人生之旅漫长而美好,青春时期奋斗的见证理应得到保留,给自己的成长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要坚决对撕书行为说不!撕书行为撕掉的不只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理性反思的思维品质。它还是缺少坚韧、忍耐和克制等品格的表现,不仅会助长同学们的任性破坏行为,更会养成学生的从众心理,不利于我们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撕书行为不可取,表达情感要克制。 学生:郝美丽

2019年10月31日

【解析】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创设了一个情境:部分学校的高中毕业生在高考结束后大规模地撕书,满楼满屋子都是撕碎的书籍。第二句主要陈述情境中的两类人对情境中核心事件的观点和看法。综合来看,第一部分中的情境是第二部分观点的前提和基础,第二部分中所凸显的观点和看法是审题立意时应该关注的重心。首先,“请你对材料中的老师或学生家长的看法,以书信的方式进行反驳”,这是命题人的写作指令。“反驳”一词限定了考生的思考方向,即要站在反对的立场上,

第15页,共18页

提出反对的理由来进行辩驳;其次,“反驳”的内容为“材料中的老师或学生家长的看法”,即“看着书本被撕毁感到很遗憾也很痛心”或“学生被压抑了三年,终于解放了,撕毁书本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再次,任务规定对“老师或学生家长的看法”的反驳是二选一,不可同时对其进行反驳;最后,应该注意反驳的方式已经明确为“以书信的方式进行反驳”,不能以其他方式进行。这几点在行文过程中必须都得到合适的、明确的体现,缺一不可。材料中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是对立的,但其双方的认识都有偏颇:老师只看到了学生的撕书现象,却忽略了其苦读三年的坚持;家长认为撕毁书本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忽略了这是不容忽视的成长问题。所以命题人才要考生选择一方进行批驳。考生绝不可站在一方的观点下批驳另一方。 参考立意:

可反驳“很遗憾”,可反驳“很痛心”,或者对二者同时进行反驳等; 可反驳“学生被压抑了三年,终于解放了”; 可反驳“撕毁书本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8.【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1)第一处,离群索居: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深居简出: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这里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一人生活,离开了群体,应用“离群索居”;

第二处,光秃秃: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光溜溜:形容光滑,形容地面、物体、身体没有遮盖的样子。这里锯光树木,大地没有了草木的覆盖,应是呈现“光秃秃”的景象;

第三处,徜徉:徘徊,自由自在地行走,也指彷徨,心神不宁;踟蹰:徘徊,心中犹豫,要走不走的样子。这里是形容作者的一种美好想象,自由自在地行走于梭罗笔下郁郁葱葱的树林,应用“徜徉”;

第四处,堕落:道德方面下落至可耻或可鄙的程度或思想行为趋于下流;沦落:被驱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这里是说在那里简单地生活不被看作是一种 不追求进步,应用“堕落”。故选D。

(2)根据后文“我们和这些东西之间”可知,“我们”在前,“东西”早后,因为排除A和B.D.原句不存在假设关系,排除。故选C。

(3)“因为”后两个句子是“现代人可怜”的原因,A.加强因果,后两句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并不是“为了买回东西安慰自己”,这并不是目的,这也是现代人可怜的原因之一;D.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因为”应放在“他们”之前。故选B。

答案: (1)D (2)C (3)B

(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

第16页,共18页

2019-2020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q12b15r039pugm7qnnb9acj39qpyw00eiq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