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项目化学习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作者:邓彦兴
来源:《教师·上》2020年第02期
摘 要:文章从历史中梳理了近代教育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出未来教育体系将因为人工智能与“做中学”教育思想的结合发生变革。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20个“项目化学习”课程,验证了“项目化学习”兼顾标准化普及的潜力和素质教育的作用,是符合新教改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教育形式。 关键词:教育与人工智能;未来教育;“做中学”;“项目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4-0103-02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都有着丰富多样的教育思想。古代中国的儒释道、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神本主义、普鲁士的近代教育、近代欧美的“做中学”教育等,[1]它们就像种子,等待发展到适合的社会环境,就会茁壮成长。其中, 由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构建的近代教育体系,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被借鉴到所有国家,包括中国。 一、近代教育体系发展的条件
1672年,现代统计学在英国建立。[2]作为一种数据计量的工具,它有力地支撑起近代教育测评体系,即现代考试制度,为近代教育体系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技术条件。1750年后,工业革命爆发。 教育开始从统治性、精英性转变为功能性、专业性,并要求标准化、批量化地普及和推广。因而,工业革命为近代教育体系的萌发提供了巨大需求和条件。1800年前后,普鲁士的众多教育工作者结合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数学、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通过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将一套符合社会需求的近代教育体系建立起来,包括课程、教材和测评。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统计学和工业革命都发生在英国, 而由于当时英国的教育思想仍是以基督教为核心的“神本主义”, 科学及近代教育体系遭到排斥,因此无法率先构建起近代教育体系。直到1810年以后,普鲁士陆续颁布各项政策支持近代教育。 普鲁士的近代教育体系在地方政府的政策照耀下迅速普及。[3]德国在近代教育普及的助力下,经济快速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并在连续发起两次世界大战且战败的情况下,仍然迅速恢复经济。[4]
综上所述,近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与近代教育思想、数据工具、社会巨变、教学工作和地方政策等五个因素密切相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