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 D.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6.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A.结冰期长短由短到长 C.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 【答案】4.D 5.D 6.C
【解析】4.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甲海拔居中。故选D。 5.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导致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下蚀和溯源侵蚀会使河床海拔下降;洪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会使河床降低。故选D。
6.丙处前期水流速度快,以下切为主,河床海拔下降,后来水流速度下降,以侧蚀为主,河床加宽;径流量、结冰期、河流含沙量对河床影响有限。故选C。
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据此完成7—9题。
B.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 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7.从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A.毁林现象严重
B.森林覆盖率提高
C.含沙量减少
D.水库数量大增
8.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河床不断变窄
B.河床不断变宽
C.主航道变深
D.主航道南移
9.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答案】7.A 8.D 9.B
【解析】7.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是主河道向右偏移,左岸泥沙沉积量大,表明长江中上游毁
5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林现象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A对。森林覆盖率提高,河流含沙量小,泥沙沉积少,B错;含沙量增加,C错;水库数量大增,河道泥沙含量减少,沉积少,D错。故选A。
8.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向南移,产生的影响是主航道南移,D对。河床宽窄没有变化,主航道变窄,AB错;主航道变深不是深水槽南北变化的结果,C错。故选D。
9.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主河道向南移、南岸受侵蚀严重),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南岸护岸工程建设,A错、B对;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对减轻侵蚀影响小,C错;长江下游加强节约用水,与减轻侵蚀无关,D错。故选B。
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以致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关于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 C.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 11.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
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 C.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
B.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 D.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 B.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 D.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
12.有观点认为,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
图中哪个河段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0.C 11.A 12.B
【解析】10.根据图示水流箭头,甲河的水从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说明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C对。乙河流量不一定大于甲河,A错;在发育的过程中,是低位河流具有较强的侵蚀力,袭夺高位河流,甲河地势高,不能袭夺乙河,B错;是乙河袭夺甲河,D错。故选C。
11.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河流袭夺,导致上游水量减少,水流减慢,泥沙堆积严重,A对。河道两
6
侧岩体崩塌,与水量减少,泥沙堆积加重无关,B错;泥沙堆积易导致河道变浅,水量小,河道变窄,C错;地转偏向力不是堆积严重的原因,D错。故选A。
12.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即原来河道宽大,袭夺后,水量减小,河道变窄。图中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的河段②,是河流袭夺后留下的河段。故选B。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开始由向东流转为向南流,一直到与渭河交汇的地方——潼关,流域内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河口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北干流。此河段中从河口镇到龙门镇的黄河干流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被称为大北干流。龙门镇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小北干流。小北干流属于淤积性游荡型河道,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黄河出龙门镇后河道骤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经小北干流在潼关河道收缩,折向东流。下图为小北干流位置图。
(1)说出小北干流大量滩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的原因。 (3)小北干流宽阔的河道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简述此处湿地的作用。
13.【答案】(1)大北干流段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众多支流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干流位于峡谷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出龙门后的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比较严重,枯水期河流水量少,河面较低,形成众多滩地。
(2)小北干流河段地势平坦开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发育河曲,洪水期会促进河流截弯取直,使河道频繁变迁,故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7
(3)调节气候,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流速,淤积泥沙,减少了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湿地面积广阔,在洪水期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
【解析】(1)滩地主要是泥沙淤积而成的,可从夏季上游来水来沙量大、小北干流泥沙淤积、枯水期河面较低等方面进行分析。大北干流段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众多支流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干流位于峡谷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出龙门后的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比较严重,枯水期河流水量少,河面较低,形成众多滩地。
(2)结合材料可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主要是河流经常改道所致,可从泥沙淤积导致河曲发育、洪水期自然裁弯取直导致河道变迁角度进行分析。小北干流河段地势平坦开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发育河曲,洪水期会促进河流截弯取直,使河道频繁变迁,故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3)考查湿地的作用,可从保持生物多样性、截留泥沙、洪水期蓄洪等方面作答。调节气候,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流速,淤积泥沙,减少了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湿地面积广阔,在洪水期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