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
一. 作业要求
1.回答出要点,并在每个要点下进行论述,要求层次清楚。 2.需要结合实际的题目,请结合你工作的实际情况或你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展开论述,不能只是照本宣科。 二. 作业内容
1..什么是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2.系统管理员和账套主管的区别有哪些?
系统管理员与账套主管的权限有着根本的区别,系统管理员可以管理企业的整个账套,而账套主管只能管理年度账;系统管理员可以增加用户、指定账套主管,而账套主管没有此权;系统管理员可以为任意操作员分配任意账套的操作权限,而账套主管只能为任意操作员分配其所管辖账套的权限;账套主管可以对总账等模块进行操作,但系统管理员没有此项权限。
3.何谓凭证的有痕迹修改和无痕迹修改?已记账的凭证应如何修改? 答:所谓“无痕迹”,即不留下任何曾经修改的线索和痕迹。在总账系统中,以下四种情况下的错误凭证可实现无痕迹修改。
第一种是输入后还未审核或审核未通过的凭证。对于未经过“审核”功能操作的错误记账凭证,可以由凭证填制操作员,直接进行修改并保存。
第二种是已通过审核但未记账的凭证。对于已“审核”但未“记账”的错误记账凭证,不能直接在记账凭证上进行修改,而应首先由审核操作员在“总账系统”/“凭证”/“审核凭证”功能窗口中,进行“取消审核”(也称为“反审核”)操作后退出;然后由填制凭证操作员进入总账系统,在“填制凭证”功能中,调出该张错误凭证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保存退出;最后由审核操作员再次进入总账系统,在“总账系统”/“凭证”/“审核凭证”功能窗口中,重新对该张已修改过的凭证进行“审核”操作
第三种是已记账但未结账的凭证。对于此情况,欲实现无痕迹修改,可利用系统提供的“反记账、反审核”功能,即取消“记账”、“审核”后直接修改。具体而言,首先在“总账系统”窗口中,单击“期末”/“对账”菜单项,打开“对账”操作窗口,此时按下快捷键“Ctrl+H”键,即可激活“恢复记账前状态”功能,然后退出“对账”窗口;单击“凭证”/“恢复记账前状态”菜单项(此功能平时不显示,待退出“总账系统”后将隐蔽而不显示出来),弹出“恢复记账前状态”操作窗口,在“恢复方式”中选择“月初状态”项,输入主管口令,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将恢复为记账前状态;最后,按照上述第二种凭证的方法,调用错误凭证进行修改,再进行“审核凭证”和“记账”功能的操作。
第四种是已结账的凭证。对于这种情况,可利用系统提供的“反记账、反审核”功能,在“结账”向导一的选择月份窗口中,首先单击要取消结账的月份,然后按“Ctrl+Shift+F6”键,系统弹出“确认口令”窗口,让拥有结转权限的用户,在该窗口中输入口令,然后单击“确认”按钮,系统将快速地取消结账操作,使各种账簿记录恢复到未结账前的状态。最后按上述第三种凭证的方法,调用错误凭证进行修改,再进行“审核凭证”、“记
账”和“结账”功能的操作。
4.工资费用的分摊和自动转账凭证的生成如何进行操作? 一、初始设置操作 1.设置部门档案
部门资料是会计核算软件各核算模块都可能使用到的基础信息,并不仅用于工资核算模块。建立部门档案就是输入企业各部门的部门编码和部门名称等信息,以便分部门进行工资汇总计算,产生工资发放表和部门工资汇总表。部门档案的设置在基础设置中完成。 2.设置工资类别
在工资管理中,如果单位存在按周或每月多次发放工资、或者存在多种不同类别的人员,每一类人员的工资发放项目不同,计算公式亦不同,但又需要进行统一工资核算管理的情况,则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工资类别,实现多个类别的核算。例如,某企业正式职工和临时职工工资组成项目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工资核算,则可以设置正式职工和临时职工两个工资类别。
设置工资类别、人员类别、部门档案、工资项目等内容时,需关闭工资类别。 设置工资项目计算公式,设置人员档案、输入工资数据、定义工资转账关系、工资计算、设置所得税基数、工资费用分配等操作,需要在打开某一工资类别下进行。 ●例9-7 设置工资类别。
类别名称:临时人员 部门只包括生产部。
3.设置工资项目
工资项目设置即定义工资项目的名称、类型、宽度、小数和增减项等。系统中有一些固定项目是工资账中必不可少的,包括“应发合计”、“扣款合计”、“实发合计”等,这些项目不能删除和重命名;其他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定义或参照增加,如基本工资、奖励工资、请假天数等。在此设置的工资项目是针对所有工资类别的全部工资项目。 ●例9-8 设置工资项目。
项目名称 事假扣款 事假天数 类型 数字 数字 长度 8 8 小数位数 2 2 增减项 减项 其他
4.设置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
设置计算公式就是定义某些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及工资项目之间的运算关系。例如:缺勤扣款=基本工资/月工作日×缺勤天数。运用公式可直观表达工资项目的实际运算过程,灵活地进行工资计算处理。
定义公式可通过选择工资项目、运算符、关系符、函数等组合完成。
系统固定的工资项目,如“应发合计”、“扣款合计”、“实发合计”等的计算公式,系统根据工资项目设置的“增减项”自动给出,用户在此只能增加、修改、删除其他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
定义工资项目计算公式要符合逻辑。系统将对公式进行合法性检查,对不符合逻辑的公式,系统将给出错误提示。定义公式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先得到的数据应先设置公式。
打开“正式人员”工资类别,选择“事假扣款”、“事假天数”工资项目,并设置“事假扣款”工资项目的计算公式。事假扣款=事假天数*50 。
5.设置人员档案
人员档案的设置用于登记工资发放人员的姓名、职工编号、所在部门、人员类别等信息。此外,员工的增减变动也必须在本功能中处理。人员档案的操作是针对某个工资类别的,即应先打开相应的工资类别。
人员档案管理包括增加/修改/删除人员档案、人员调离与停发处理、查找人员等。
在“正式人员”工资类别下,建立人员档案。 人员编码:102 人员姓名:辛宏 部门名称:管理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