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科研能力的提升及激励机制研究
作者:蒋建平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11期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科研能力,特别是批判反思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完成学术成果至关重要。高等院校应采取完善的激励机制,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术科研能力 激励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责,肩负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和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以学者的身份承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责任的大学教师。这样的定位,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坚持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的前提下,用学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学者的风貌站立在讲坛上,用学术的眼光和思维来透视和解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1]。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应投身于学术科研,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推动教学。特别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和方向,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科研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科研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术科研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双翼”,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不仅是高校职能要求,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自我、适应不断变幻的形势需要。那么什么是学术科研能力呢?“对大学教师而言,学术科研能力是指学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开展学术研究,产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能力,是教师的学术感悟力、学术思维力与学术创造力等构成的总和,也是教师在专业研究活动中能够领跑学者团队,形成个人研究风格,获得学术界认同的重要品质”[2]。学术科研能力的提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时把握政策方向,研究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实效性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呼唤。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理念经历历史性的飞跃。经济、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封闭孤立的过程,它处于开放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必须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打破界限,加强交流,特别是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学会比较、辨别、借鉴、吸收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学
相关推荐: